传喜法师:佛光遍照大草原 回向众生解冤仇

佛光遍照大草原
——甘肃合作法会开示
2012.09.14

回向众生解冤仇

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我们分享佛法,把佛陀超越时空的这个大悲愿力,超越时空的功德力,超越时空的法力,回向救度我们各人堂上的历代祖先、历生父母;也超度过去我们不小心、甚至有意伤害到的众生。我们来忏悔赎罪,用佛法来还债,用佛法来回向他们。不仅偿还了业债,而且因为恶缘而彼此纠结的人化干戈为玉帛,用佛法的因缘化怨为友。那些冤亲债主本来是要我们命的,要我们生病的,通过佛法他得到利益之后,甚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他就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来接引你了。所以有佛法世界就发生了转变,能报亲恩,能泯恩仇,能把这些全部转成善缘。

佛法是佛陀德行的外显,佛陀是智善圆满的,福慧二具足的,我们作为佛弟子,虽然现在我们的肉眼不能看到释迦佛陀,但是我们内心里面,通过学佛的信心,我们深信现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在,我们现在的法会地藏菩萨就在,现在观音菩萨就在,是不是?(是)。那我们历代祖先,我们家里面的有缘宗亲在不在?(在)。所以大家习惯上写一个牌位,其实宗亲眷属不在牌位上啊,还是在我们的身心世界里。今天我们一起,上有十方诸佛菩萨所加被,下有六道众生,八难三涂一切众生,共入我们这个无遮道场甘露法会,我们今天也要发起广大的菩提心。

开显佛性续慧命

请问我们在座的:佛性有没有带来?有没有带来?(有),带来了放在哪了?放在心里面。佛性是小还是大?(大)佛性大。你们穿的海青那个袖子是干嘛的知道吗?那个袖子叫乾坤袖。这袖子能装乾坤。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乾坤袖,这代表什么?这就代表我们的心啊。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袖子就是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心啊,千万不要忘掉了。

《妙法莲华经》里说,个个都有衣里明珠啊,我们每个人的佛性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是不是凡夫啊?(是),但凡夫身里有宝藏,要不要把它找出来?这就叫修行。亲近善知识,就是因为善知识能把这个宝藏给你指出来,《法华经》里叫——开示悟入,开众生佛之见,示众生佛之见,令众生悟佛之见,令众生入佛之见。虽然我们原本就有这颗明珠,但是我们看不见,找不到,我们怀揣着明珠却去要饭,可怜啊。所以我们要恭敬三宝,亲近善知识。

过去有一位石头禅师,很有名的大禅师,他早年到六祖大师座下去参学,那时候他还小。有一天他问师父:师父,您年纪这么大了,您百年之后我去依止谁呢?师父跟他说:你寻思去。他以为师父让他自己去思考,就自己思考了好几年,也没寻思出什么结果来。

他师父圆寂之后,他还没有觉悟。有一天他忽然有省:寻思去?叫我去寻找善知识——青原行思啊,青原行思大师在江西青原山,师父是叫我去找行思大师兄去,依止他老人家去。原来是这个意思,他非常高兴,就从广东到了江西青原山。

青原山行思大师看到他,就问他:你来自哪里啊?他说:我来自曹溪。曹溪指六祖大师住的南华寺,它前面有一条溪水叫曹溪,以溪代名,曹溪就代称六祖的法。行思大师问:你从曹溪来,你那个东西带来了没有?他问的东西是什么?带来了没有啊?你们有没有带来?这个石头禅师回答说:我从来没有丢失过啊。你们有没有丢失过?(没有)没有丢掉过,对不对?青原大师就说:既然你没有丢掉过,那你为什么要去曹溪六祖大师的道场呢?

既然你们也都有,你们也都带来了,也从来没有丢掉过,那为什么我们要到这里来?你怎么回答?我们是来研讨佛法呢?是来亲近师父呢?还是来皈依三宝呢?我们为什么来?青原行思大师问石头希迁:你既然从来没丢掉过,那你为什么要去曹溪?石头希迁就给大师兄合掌:如果我不去曹溪,我怎么知道我那个东西没丢?意思是,去了曹溪我才知道这个(没丢)的。

点我:

相关文章

人间天:如何调整打坐状况?

人间天:如何调整打坐状况?

  同修: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我把自己这两天打坐情况说下,按你讲的做状态时好时坏。老师:嗯,打坐的部分是比较变化的,因为状态不同,环境不同,乃至心情不同,打坐的...

希阿荣博堪布:死亡过程经历三种中阴如何把握机会

希阿荣博堪布:死亡过程经历三种中阴如何把握机会

问: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但是在藏传佛教里对此却有很多探讨、研究...

勤行布施,只会让你越来越富,财富盈门、财源广进

勤行布施,只会让你越来越富,财富盈门、财源广进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发财,想方设法改变风水、生辰,以期自己财富盈门、财源广进。其实,佛陀曾明明白白告诉过我们,发财的因是什么呢? 不是发财树,不是貔貅兽,不...

2017年,心存宽容,收获幸福

2017年,心存宽容,收获幸福

心存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宽容是一个人心中的根,人们的宽容在心的深处徘徊而升华;宽容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宽容而改变。遇方便时行方便,...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第五日 第一堂 修念佛法门的方法,很粗浅地说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完了这一声阿弥陀佛,身心一概放下沉下去,沉到虚空,这是修净土念佛三昧的方法,非常之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