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在佛教中为何是修行?谦卑的意思是什么?

谦卑

  谦卑,即“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学会谦卑,你会轻松,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

谦卑的基本概念

  谦卑,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佛教中的谦卑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以前想要建设一个观音殿,那时太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很行。而后到处碰壁后,就慢慢学会了,要谦卑。所以后来我都很感谢那次的碰壁,那是一次很好的反省。做任何事情,都要谦卑。

  许多人走上社会后,会觉得到处碰壁,然后抱怨社会不公平。这个碰壁,其实是好事,人要是懂得修正自己,坏事也是好事。不懂得修正自己,好事也是坏事。比如说,一直都很顺利的人,他就会骄傲,这样子就会颠倒。所以,一切顺利一定是好事吗,不一定。

  去观察宇宙万物,山要是太有棱角了,石头太锋利了,水就要去冲刷它,把它磨平,弄得很光滑。很光滑后,水也好,风也好,再也损伤不到它了。这就是要谦卑,不要太有棱角,有自己的一套套。那做人也是如此,不要太有自己一套。你看水,装到方形盆子,水成了方形,装到圆形的,它就成了圆形。这个是我们学习的精神。

  人的一切,都是天地,他人给的。比如说,这个色身,是父母给的,也是天地精华所化。山精鬼魅修行几辈子,都是为了得到人身。人得到了,就要珍惜。那不仅色身是别人给的,任何一样,都是别人给的。用的,吃的,你找不到一样,自己可以生产的。所以古人要拜,天地君亲师是天地给的,父母的,祖先给的,他人给的,总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别人给的。所以要谦卑。同时要谦卑。

  再比如说名声。佛在世时,自己并没有自称佛,佛是弟子给的。那祖师大德在世时,也没有自己称自己为祖师,是弟子给他自己的。比如说惠能登上六祖的宝座,也是他的弟子给的。他的弟子叫做神会。所以华严经中说,众生是树根,诸佛菩萨是华果。因为有众生,才有佛。

  谦卑是人一辈子要修行的。越修行越谦卑,才能进步。这个也是很难。比如说,我能写一写文字,大家给了好评,我似乎也觉得自己有些境界了。这就是害人。古人讲的,人要是死在自己的长项上。会游泳的人一般死在水上,会开车的,一般容易在车上遇难。人有一定长项,就会自夸,就有了骄傲的资本。这不是损害自己的修行吗?做了善事的,会执着自己的善事。念了几部经的,会执着自己会念经。吃素的,会执着自己吃素,盖了庙的,会执着自己盖了庙。人都觉得自己有些功德,这样子恰恰是失去了功德。

  谦卑是一生的功课,尤其是修行人。要时刻点醒自己。修成了谦卑,什么都修成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一切功德恭敬中求

传喜法师:一切功德恭敬中求

一切功德恭敬中求——台湾弘法院开示2012.10.13  南无大准提佛母! 这是我们佛门的.我们佛门里出家人啊,每天都要念的,每天只要做功课都要念...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  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

嘎玛仁波切: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开始打坐?

嘎玛仁波切: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开始打坐?

问:一般初学佛的人是不是不能随便打坐?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开始打坐?答:打坐这种修行方式并不仅仅属于佛教,基本上所有的宗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禅修的方法,特别是印...

湛如法师: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湛如法师: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湛如 一、引  言 净法(kappa)是早期佛教僧团行为的重要准则,其内容包括僧团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泛指与经律相...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L 9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L 98

986经:本经叙述居家人与出家人皆有一事难断难持。“有二事断难持。何等为二?若俗人处非人处,于衣食、床卧、资生众具,持彼断者,是则难行。又,比丘非家出家,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