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什么是六度?佛教六度是什么?

六度(佛教解释)

   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六度是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1.布施(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

  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

  1.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以改善众生的心性。

  2.无畏施--凡对痛苦的人,用温暖爱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难,施于援手解难,使受苦受难者心中得到平安,没有恐怖感。如对寺庙佛堂等,献出劳力清扫维护;或对毁谤正法者,能以无畏精神伸张真理感化之。

  3.法布施--以自己所学,领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说,使众生同沾法雨,转迷成悟。

2.持戒(尸波罗蜜或尸罗波罗蜜):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持戒--严守戒律,始能塑出端庄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净,不犯恶业。当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它奢华歌舞,令人目迷神乱,香烟等亦当禁戒,以维身心清静。

3.忍辱(羼提波罗蜜):

  谓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无论业障魔障,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忍辱--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4.精进(毗梨耶波罗蜜):

  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精进--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益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5.禅定(禅波罗蜜、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

  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禅定--要修炼成佛,必需寂静其心,以免散乱。要普度众生,精神须有特别训练,所以禅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6.智慧(般若波罗蜜):

  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

  智慧--修行者之心性当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览群经、远大学识、历练世故,可以辩才无碍,圆通万事,度化众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法智慧破迷信

传喜法师:佛法智慧破迷信

学佛改命转运求解脱——蠡县万佛寺开示13.06.19 佛法智慧破迷信 也有一个领导干部啊,做宗教工作的领导干部说:“现在这个时代,不是讨论信不信的问题,而是...

每日供养一缕线,因发心广大得成佛道

每日供养一缕线,因发心广大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之清净行相与所成就之功德。   佛告舍利佛: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九回修舍优婆夷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九回修舍优婆夷

  第九回 修舍優婆夷  运智观照 生死双摧  菩提安幢 证不退住  善财童子渐渐向南行去,至海潮处,他才见到这座普庄严园,依报①庄严,宛似西方极乐世界:  (1)众宝围绕;四周的垣墙,都是众宝砌...

虚云老和尚入定

虚云老和尚入定

  虚云老和尚是禅宗的祖师,有相当的禅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出定后觉得才几分鐘。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小茅篷裡煮芋头,一边煮,一边打坐。有人到茅篷...

放生后治病升官

放生后治病升官

  清道光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字少穆)曾述说:  我朋友屠琴邬太守,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已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后利人济物,忏悔自己业障,其他俗事,一...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