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念佛三昧是什么意思?

  念佛三昧,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的境界。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

  因行:

  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

  果成:

  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要掌握

净空法师: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要掌握

清净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平等。心清净了未必平等,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是佛。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标準是...

嘎玛仁波切:真正虔心清净修行,内外障碍悉消除

嘎玛仁波切:真正虔心清净修行,内外障碍悉消除

外业障,是人们因家庭、事业、外在环境等因素遭遇的障碍。这不仅仅指修行上的障碍,还包括事业、财富、情感、仕途、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障碍。有些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还有...

【善根】什么是善根?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什么是善根?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即善法的根,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善根就是埋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它具备增长广大的潜力,就好比植物的根一样。人的内心有善法的根,就能慢慢积累起种种功德。反过来讲,恶法...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佛教解释)  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简介  佛学...

【法事】仪轨是怎样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仪轨是怎样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佛教解释)  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仪式。法事是寺院道场首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

苦来自于欲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