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献佛

  有一年春天,佛陀在罗阅祇城中教化。忽然,远远传来一阵充满哀怨的歌声,于是,佛陀静默地在溪边坐下。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着刚摘下的鲜花,安静地靠近了佛陀。他们看见佛陀的相好威光,又见到许多菩萨弟子围绕着佛陀,各各心中如获至宝,不期然地蜂涌到佛陀面前,顶礼说道:「佛陀!我们见到您的相好庄严,就知道您是伟大的佛陀,唯有您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我们奉国王的命令,天天到城外采花,布置王宫,如果采不到花时,我们的生命便难保,鞭打苦刑就会无情地落在头上。现在我们很幸运能遇到大圣佛陀,犹如病者得遇良医,实在形容不出我们的欢喜,请佛陀接受我们的鲜花供养。」

  佛陀怜愍地微笑道:「不能这样的,你们的花是奉王命采摘的,如果献给我,使你们受国王惩罚,我于心不忍。」

  「佛陀啊!请您善察我们的心吧!佛陀出世,亿劫难遇,我们宁愿舍弃这苦痛短暂的身命,也要以花供养佛陀,播种善因,脱离苦难。」

  「如果你们真的被国王惩罚了,怎么办?」

  「佛陀!我们决不后悔,纵使见害,依仗佛陀的功德力,也决不堕恶道,必然生于安乐善处。」

  知道生命痛苦的人,才能真正发起解脱的心。于是,佛陀微笑,默默点头。他们把花散在佛陀和围绕在佛陀座旁的菩萨弟子身上,立即芬芳馥郁,遍满虚空。

  随后,佛陀又为他们宣说六度的大乘法,采花人都发无上道心,深解佛意,得不退转,佛陀很欢喜,为他们授记:「汝等后当作佛,佛号均称妙花。」

  诸采花人顶礼佛陀后,欢喜而去。

  真心供佛,一朵花都能获佛陀的授记,佛法实在是不可思议!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译文】  曾有一位老妇在树下卧息,一头熊想来抓搏她。这时老妇绕树逃避,熊随即在后面追逐,并且一手抱住树,另一手去捉老妇。老妇急了,赶忙缘树揿住那只伸过来的手,与原先抱着的那只一道都按捺在树上...

种一得十的故事

种一得十的故事

  种一得十  从前舍卫城外有户人家的主妇是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佛陀托钵经过她家门前,主妇将饭食放入钵中后便向佛陀顶礼。亲自至门前乞食,主妇把饭放到钵中,退身行礼。佛陀对她说:“种一善因,得十善...

粒米胜须弥

粒米胜须弥

  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两人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出外,丈夫衣不蔽体,也只好待在洞里。有一天,风闻佛陀率领弟子们到附近托钵乞化,夫妻两人就商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勘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

七岁神童出家悟道说自己五次投胎五个家庭

七岁神童出家悟道说自己五次投胎五个家庭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脚下的村落里,有一位七岁神童,由于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与短暂,一心想探究生命来自何处?归向哪里?于是辞别母亲,出外寻师...

太守子托梦母亲诉怨情

太守子托梦母亲诉怨情

  唐湘清居士撰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诸葛护担任元真太守的官职,因病在任所去世,当时他的家眷没有跟在一起,还在故乡扬都,只有一个十九岁的长子元崇,陪著灵柩归乡。可是诸葛护的学生何法增,为了觊觎他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