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是种魔障?佛教&#8203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

蕴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表现就是五蕴炽盛。

烦恼魔

烦恼魔容易理解,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不修行还好,一修行反而更厉害,使我们的修道没办法进展。

死魔

死魔是什么?它有时表现为一种悲观情绪,有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死了之,这就是所谓的死魔。并没有一个长得很凶恶的魔出现在我们面前,夺走我们的命。如果我们心里消极悲观,对生命没有正面的看法、不珍惜生命,那可以说就是死魔的影子。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抑郁症严重的人会有自杀倾向,觉得生不如死,那就是死魔的一种现象。修行人在修行中深入观察内心的时候,可能会翻出一些东西,因为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安知我们过去世没有过自杀的想法,甚至做法呢?这些过去世的业习有可能会翻起来障碍我们修道。

天魔

天魔是指欲界天的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我们要出欲界时,要经过他化自在天天主这一关的考验。因为他不希望我们出欲界,所以严格来说,即使我们修行要进入到色界,生起色界的禅定,都可能会面临这种魔障。

这种魔障也不奇怪,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表现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缘,比如你修行的时候本来很清净,但是你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人,现在缠上你了;或者你本来好好的,突然遭遇男女的障道因缘;或者你突然有一种嗜好现前,欲罢不能,这些应该都是天魔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种魔。魔的相状大概如此。大家注意,所有这些障碍,往往是修行比较认真、精进的人,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或感召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能克服这些障碍,我们的道力便得到强化,障碍也不再是障碍,而是助道因缘。

 

点我:

相关文章

其​实,地藏王菩萨也是财神

其​实,地藏王菩萨也是财神

在四大菩萨中,文殊主智,普贤主行,观音主悲,地藏主愿。从如意满足一切所有愿求的角度而言,地藏菩萨超胜所有其他大菩萨。世尊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明确告诉我们,假...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智慧与慈悲 阿罗汉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发展出同体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够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这是小乘的基本意义。 所以阿罗汉与佛的差别不只是慈悲的差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

980经很有意义,主要是阐述心中常念佛法僧三宝的现世利益和无量功德。我们知道,在佛陀住世期间,六师外道以及佛教等新兴宗教(教派)都坚决反对婆罗门教的一教独大。...

印光大师:助念的功德利益

印光大师:助念的功德利益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

灵山居士: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灵山居士: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灵山居士/文今天我们都是初学者,对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没有时间?这或许是最大的问题。你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人找你。你...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