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能够供养的,就是把经啊,放到佛台上,就像恭敬佛一样恭敬它,这里在《梵网经》当中说“若佛子,常以七宝,无价香华,一切杂宝为箱囊,盛佛经卷。若不如法供养着,犯轻垢罪。”对佛经如果不如法供养的时候,从这个《梵网经》上来看,他是一种犯戒行为,就是犯轻垢罪啊,就是有过失的。

“若经籍损坏,宜速修补,令恒常如新。”

这个佛经啊,读诵时间长了,它可能就损坏了,根据损坏的程度,我们应该赶紧修补,不必要等它没法看了,你才能再想法那是错误的;比方哪个地方不小心撕了个口,或者你用透明胶啊,或者什么情况把它缝补,以免给它口子再扩大了,及时修补及时修补。

“令恒常如新。凡持经像,皆当两手捧至当胸,不得只手携行”

拿佛经的时候,拿佛像的时候是两手拿,两手捧至当胸,一般这个我们在寺院的时候常见,在寺院里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拿着功课本,拿着功课本背过的那些你就合着,合着都要念心经,大悲咒等等都背过了,背不过的那个你都打开。如果绕佛,你也可以完全拿着这个,绕佛跟着。

你不要跟拿着世间其他的物件一样,就是晃荡晃荡的,叫它在腰以下,那是不如法的。合掌两手捧至平胸,不得只手携行。

“已持经像,不得向人作礼。并不得只手作揖及合掌,但两手捧经,齐眉一举足矣”

假如说你已经拿着佛经,或者佛像了,你见了出家师父也好,见了其他也好,不必要去再给他们磕头,那怎么办呢,就是可以齐眉一举,齐眉一举,就像是给出家人作礼了,因为你拿着经拿着佛像嘛。

“凡敬法,不仅敬经一门”

对于敬法不光是敬经书,还有牵扯很多,哪一些呢“即衣钵锡杖等亦同然”,就是三衣出家人这种衣服、出家人这种衣服,包括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以后啊,受了五戒以后可以搭曼衣了,你们搭曼衣的时候,不是有首偈语吗,应该先举一下然后念“善哉解脱服,波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是吧。

得念这首偈语然后再搭,这就是对法的敬,实际对衣的敬也就是对法的敬,对法的敬不光对经书的敬,对衣,对钵,出家人用的那种钵,出家人用的那种衣服,包括锡杖,这个都是法器,这个都是敬法的内容;包括我们对鱼子啊、钟鼓啊这种法器也应该敬,包括我们的念珠,念珠也是法器是这样。

“而无形无相之法尤多,兹不具列”

那个意思是无形无相的那些法啊,很多很多的,在这里就不列举了。

“常见应赴缁流之经忏,多属伪撰,纵有一二正经,亦烂碎污秽不堪。又近时诸新学家,见佛经渊博,亦间常取而观览,览经时,非仰卧依靠,则卷之若筒,斯之现象,俱非学佛者之所宜”

意思是,除了佛经以外咱恭敬,其他的没说,没说呢,但是列举了很多人,看其他那些外道书籍啊,或者其他世间那种书籍的时候,有的人就是折角,有的人卷起来,有的人直接放在这里啊,我们是不能这样做的;我们对佛经对佛像对佛的一些法器,就是完全按这个敬法这一门来做,来要求这就是敬法的一点。

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要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人人都是一方神秘的磁场,吸引着类似气质的同伴。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侧面印证着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人抱怨"为何总遇不到靠谱的人?"的确,这个问题是该...

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

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  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

信愿法师:疑佛救度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

信愿法师:疑佛救度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

【念佛感应录】疑佛救度 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姜玉芝,住吉林省白山市湾沟煤矿。病重期间,亲属劝她念佛,能消除业障,减少病痛,她念几句后却说佛不救她,念佛也痛;并让人...

堕胎婴灵的怨力太强!堕胎的母亲,听诵这部佛经可

堕胎婴灵的怨力太强!堕胎的母亲,听诵这部佛经可

那些被堕掉的婴灵,确实很可怜!海涛法师长期关注堕胎问题。他表示,婴灵是停留在阴阳界的一种灵体,他们既不属于鬼魂,也不是人类,只能停留在这阶段,直到婴灵本应有的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