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僧箴怨鬼

纪文达公,讳昀,清朝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约三十万余言,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国陈荻洲居士,依此笔记摘录百篇,题为《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冀其普及。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为此《摘要》撰写序文,回溯往圣前贤,无不提倡因果,以期平治天下,淑世牖民。

清大学士纪晓岚撰

演莲法师译白

124、僧箴怨鬼【译文】

浙江钱塘人陈乾纬说,以前他曾和几位朋友乘船游览,到了西湖深处。当时秋雨初晴,天际开朗,大家登上寺楼凭栏远望,一片秋色尽收眼底。有位朋友即兴吟咏道:“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众人也不由得随之慨叹。

当时寺里有位和尚陪伴在一旁,他合掌念佛,微笑说:“施主此言差矣!据贫僧闻见,死后还不肯罢休的大有人在。几年之前,秋月澄明皎洁,我也是闲坐在这楼上赏月。听见石桥旁边有互相诟骂的声音。而且越吵越凶,越骂越激烈。我寻思,这附近并没有民家住户,深更半夜在这里吵骂,一定是鬼了。就想听听他们吵些什么,而他们吵闹争论得非常厉害,总是听不大清楚,似乎是在争夺墓地的地界。随之听见一人叫道:‘二位别吵了,且听老僧一言行不行?人生在世,谁不是忙忙碌碌,扰扰嚷嚷地混一辈子!只缘他们不知数十年光阴,无非如一场春梦。现今你二位是大梦已醒了的,回思从前在世时苦心经营,千方百计谋求富贵,如今富贵在哪里?从前机巧万般,结下恩恩怨怨,到如今恩怨又如何去酬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而你们现在连骨头也枯朽了,只剩下孑然一魂。从前卢生梦幻黄梁,梦醒之后尚知省悟,何况你二位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反而不知万事皆空。而且,除了真仙真佛之外,世上自古没有不死的人。除了大圣大贤之外,阴间自古也没有不轮回的鬼。即便是你们这孤独的灵魂,不久也不免要随业轮回去的,而你们还在这电光石火般的瞬息之间,争夺这蜗牛爬行的寸隙之地。岂不是在做梦中之梦?’这老师父说罢,双方无言,只听见呜呜咽咽的哭泣声。又听见老师父感叹道:‘人间的喜怒哀乐,你们总是不能忘怀,可惜你们壮志未酬便命丧泉下,却仍这般执着。看来老僧也无法使你们解脱了。’于是便不再说话了,似乎那争墓地的事还是得不到平息。”

陈乾纬说:“这大概是陪同我们在一起的老师父以善巧方便的语言,来规劝世人罢了。然而仔细思量,世道人情之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番道理。”

 

点我:

相关文章

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終时,为

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終时,为

问: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其临终时,为其助念,请问能否往生?答:不能往生。佛经有讲八难,八难不能往生,横死不能往生。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临命终时神...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

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开显内心的光明 佛法是以人为中心,以有情为中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的,它的着眼点是在众生,在人,在人心,在众生心,是从众生的心理去...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生活像一面镜,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请记得,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你的微笑。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已经失去的,也不是尚未得到的,而是此刻拥有的,不为往事扰,...

德森法师:新印感应篇直讲跋

德森法师:新印感应篇直讲跋

新印感应篇直讲跋(一九叁九年夏历十月)(印老法师主印,净业居士赠施)时至今日,社会人心,坏乱已极。不但道德沦亡,实属天良丧尽,人人专谈物质文明,皆望任意挥霍,穷奢...

恭迎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

恭迎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过去父母,七世超升,现在二亲,永无病恼。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宣化上人:如用感情来学佛法,不但不能成就,反而

宣化上人:如用感情来学佛法,不但不能成就,反而

现在我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讲真实的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学佛法要用智慧来学,不可以用感情来学。用智慧学佛法,是为正法。用感情学佛法,是为末法。学佛法,要有择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