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僧箴怨鬼

纪文达公,讳昀,清朝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约三十万余言,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国陈荻洲居士,依此笔记摘录百篇,题为《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冀其普及。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为此《摘要》撰写序文,回溯往圣前贤,无不提倡因果,以期平治天下,淑世牖民。

清大学士纪晓岚撰

演莲法师译白

124、僧箴怨鬼【译文】

浙江钱塘人陈乾纬说,以前他曾和几位朋友乘船游览,到了西湖深处。当时秋雨初晴,天际开朗,大家登上寺楼凭栏远望,一片秋色尽收眼底。有位朋友即兴吟咏道:“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众人也不由得随之慨叹。

当时寺里有位和尚陪伴在一旁,他合掌念佛,微笑说:“施主此言差矣!据贫僧闻见,死后还不肯罢休的大有人在。几年之前,秋月澄明皎洁,我也是闲坐在这楼上赏月。听见石桥旁边有互相诟骂的声音。而且越吵越凶,越骂越激烈。我寻思,这附近并没有民家住户,深更半夜在这里吵骂,一定是鬼了。就想听听他们吵些什么,而他们吵闹争论得非常厉害,总是听不大清楚,似乎是在争夺墓地的地界。随之听见一人叫道:‘二位别吵了,且听老僧一言行不行?人生在世,谁不是忙忙碌碌,扰扰嚷嚷地混一辈子!只缘他们不知数十年光阴,无非如一场春梦。现今你二位是大梦已醒了的,回思从前在世时苦心经营,千方百计谋求富贵,如今富贵在哪里?从前机巧万般,结下恩恩怨怨,到如今恩怨又如何去酬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而你们现在连骨头也枯朽了,只剩下孑然一魂。从前卢生梦幻黄梁,梦醒之后尚知省悟,何况你二位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反而不知万事皆空。而且,除了真仙真佛之外,世上自古没有不死的人。除了大圣大贤之外,阴间自古也没有不轮回的鬼。即便是你们这孤独的灵魂,不久也不免要随业轮回去的,而你们还在这电光石火般的瞬息之间,争夺这蜗牛爬行的寸隙之地。岂不是在做梦中之梦?’这老师父说罢,双方无言,只听见呜呜咽咽的哭泣声。又听见老师父感叹道:‘人间的喜怒哀乐,你们总是不能忘怀,可惜你们壮志未酬便命丧泉下,却仍这般执着。看来老僧也无法使你们解脱了。’于是便不再说话了,似乎那争墓地的事还是得不到平息。”

陈乾纬说:“这大概是陪同我们在一起的老师父以善巧方便的语言,来规劝世人罢了。然而仔细思量,世道人情之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番道理。”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不生气,是一种​修养

不生气,是一种​修养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一位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静室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

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的故事

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的故事

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有;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没有。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虽然有七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

四年的抑郁让我屡次想自杀,坚持诵《地藏经》终于

四年的抑郁让我屡次想自杀,坚持诵《地藏经》终于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忆总结自己长达四年的抑郁服药史竟然如此神奇的结束,让我不得不对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加持身怀感恩,不得不对伟大神奇的佛法深深的鞠躬,在此把我...

富贵家,要学宽容,聪明人,要学厚道

富贵家,要学宽容,聪明人,要学厚道

出身富贵之家的人,很容易养成骄纵的习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本来就已经很难做到,更何况“贫而乐,富而有礼”。俗话说,记人之长,忘人之短。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

圣辉法师:倡导佛教慈悲平等理念 实现人类世界持

圣辉法师:倡导佛教慈悲平等理念 实现人类世界持

倡导佛教慈悲平等理念 实现人类世界持久和平   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全球安全稳定,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纵观当前的世界形势,一方面由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