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婚姻美满、感召幸福命运的秘密

大家都非常清楚,造作邪淫罪业能够极大的影响自身的命运、消耗福报,感召挫折与困苦,对未来的婚姻亦有极大的影响,乃至婚姻不顺、婚后夫妻相处不如意等等,其实这所有种种的恶果皆是缘于业力的驱使,可见业力之难以抗拒,非世俗的一些技巧方法所能抗拒。命运的流转也是业力的驱使作用下人和环境的变迁、流转罢了。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多种善业、多发善愿,那么自己的命运也会被善业力、善愿力所驱使,这样自然就会越来越美满、如意、幸福。

想必我们每位年轻人都要结婚,或者也有同修已经结婚了,婚姻在一个人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关系着自己修行能够顺畅的一个决定因素,家庭和睦,修行自然能够非常安稳,家庭若不和睦,难免心思被重重障碍缠绕不得解脱。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与和睦,末学有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利益。

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大多数都要花费好几万乃至十多万或更多的钱去办结婚宴席,其实在办宴席前,可以预先考虑多预算一万元或者更多(也可随力而定),其实也不算很多,专门用这些钱来印送戒邪淫书籍或者大乘佛经,为自己的婚姻家庭祈福,至少可以印送几千本,广为流通,一本书或许就能够改变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命运,何况几千本书。这本是一件净化人心的善事,想必男女双方的父母都会没有意见的。这样的一个行为,仅仅花这么一万快钱,但其善业力是决定不可思议的,这个善业力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驱动力(被原来恶业力所驱动改为善业驱动),乃至这个善业力量足以把人推上天(这当然指异熟果报),若能更回向法界,回向净土,决定成佛无疑。

造作邪淫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极其巨大,有的影响不是呈现在表面上,而且一些不可思议、想不到的因缘去影响婚姻、家庭幸福,很多人往往还会怪什么冤亲债主,其实不知道本质还是自身的邪淫业力,自然感召了一切外境和鬼神皆来影响其婚姻和家庭,有的人造作邪淫后通过猛力的放生,放生是得到健康、长寿等果报。对于邪淫恶业力,消除的最好方法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宣扬戒邪淫,宣扬戒邪淫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印送戒邪淫书籍,净化人心,救人慧命,这个反作用力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因为明白的邪淫危害而不造邪淫,自然这个人的家庭婚姻会和睦幸福,当我们成就了别人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那么我们自然自己也会得到一种反作用力使自己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这就是因缘果报,亦是善恶业力,法界的一种自然规律,何况我们成就了百千万的人的不邪淫、家庭幸福,可想我们自己得到的这个反作用的善业力是好强大。

故末学至诚劝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或者已经结婚但婚姻家庭有各种障碍的人或者本身家庭就幸福的人,能够为其自身的婚姻家庭用这样的方法来祈福,决定有极明显和不可思议利益的效果,不然这些钱只是白白的供人饮酒吃肉消耗掉了,那真的非常可惜。

世间人皆舍得花钱购买保险,为何又在这个决定因缘果报上的保险上迟疑呢?用这点钱就能够换的家庭、婚姻的幸福,为自身积累大福报,若是聪明人,对这样的好事情还在疑惑什么呢?

造作邪淫,仅仅是忏悔,以后永不再造,过去丢失的福报可能都还是不会回来,我们更要积极的将功补过、广修善业,如此才能够找回过去的福报、乃至更多,末学看过很多邪淫因果案例,这也是分析总结出来的,例如造作邪淫没有子嗣,光忏悔以后不造作还不行,得劝化若干人同样不造邪淫,才能够有重得子嗣的福报,就是这个道理。

普劝大家都能够积极宣扬戒邪淫,从自身戒邪淫做起,从劝化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做起,决定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利益。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以为自己是大乘菩萨,不执着,不用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痴慢而不自知我们要特别注意,有人误会很深,以为不要照戒律,生活放逸随便,这样叫做自在,甚至叫做般若智慧,...

印光大师: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印光大师: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方司司长。从堂兄好愚居士,名景熙者,乃赣州大绅,素尚佛...

揭开向佛菩萨求因缘和求婚姻的诀窍奥秘

揭开向佛菩萨求因缘和求婚姻的诀窍奥秘

  一、愿力、因缘、业力对婚姻的影响1.愿力对婚姻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愿力在婚姻方面造成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估计。比如,年轻时你看见人家丁克族很潇洒,你就发愿说,我将来...

揭开孝顺能解千愁消万灾,治百病速增福的深刻天机

揭开孝顺能解千愁消万灾,治百病速增福的深刻天机

【为母施食得感应】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这段时间睡眠好了,尤其是昨天从老家回来坐的是一晚上的卧铺,早上到家给我电话兴奋的说:七十岁了,头一次出门坐车睡得这样好!,听后除...

慧律法师: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念什么都一样,问题是要见性,见性的话,不念它也是佛。佛不念佛、佛不绕佛、佛不礼佛。佛不念佛:自性就是佛,...

妙华法师: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妙华法师: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 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