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看待越放生越贫穷的现象?

布施得富贵,但是现实确实存在着越放生越贫穷的问题。现实有些尴尬,也有些许无奈,尽管我们可以以三世因果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现实就是现实,特别是在现代这样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学会正确看待,不管怎样,要相信无论善恶,所作业不亡,毕竟果报有先后,我们不能因为善恶一时未能现前,而退转行善,或者肆意为恶。

同时,我们要善巧方便。比如我们可以相应地减少放生钱款,如果实在经济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末学接触过这样的佛友),可以去参加放生活动,出力帮助,亲自参加,以实际行为随喜赞叹,功德等同拿出钱财布施放生,但发心要大。

另外也可以改变放生方式,比如别人拿出几百元、一千元放生,我们拿不出来,我们可以在走路的时候,兜里揣上一把米,看见有鸟雀聚集之处,抛洒出去,与鸟雀们结下善缘,发愿在成就道业以后,这些鸟雀都来做你的护法声闻弟子,也是功德殊胜、诸佛赞叹之举。虽然我们经济窘迫,每天几把米不至于拿不出来吧?即便是到了从自己饭碗里省的地步,因为你节衣缩食的布施恩德,用真诚心撒的这一把米也要远超明星、大腕、企业主几万元之施。

此外还是那句话:行善勿求回报。即便我们一生、甚至几世坚持布施都是贫困潦倒,也要无怨无悔的布施,所谓只求众生得离苦,不求自己得安乐。看到鸟雀们欢乐地啄食,您的心里难道不快乐吗?您内心的快乐,这不就是给您的现世果报吗?

另外越布施越贫穷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排除原本宿命当中更严重、更靠后、更糟糕的贫穷果报,因为不断的布施放生功德,而提前到来,并且业报转轻的可能性。业缘果报错综复杂,很难说的清楚。

比如有的人孤苦伶仃,可能他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正是他积德行善而发生的业缘改变,他原本的果报可能是宿世仇家转成他的家亲眷属来讨债,甚至横死在家庭纠纷的凶杀刀口之下,现在因为他念佛,因为他行善,原来的宿敌被化解了不少(全部化解是不可能的),变成了现在一个人的孤苦伶仃。

虽然行善强调说不求自己得安乐,实际上行善之人最后都错不了,毕竟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还是要相信佛言祖语,对布施行善要有信心。


放生种类很多:

1、飞禽类:山鹰、老鹰、猫头鹰、麻雀、喜鹊、各类鸟、山鸡、斑鸠、海鸟、鹦鹉、鹧鸪等;

2、水族类:鱼仔、鱼卵、大头鱼、鲢鱼、鳝鱼、黄鳝、甲鱼、鲤鱼、鲫鱼、鲶鱼、泥鳅、乌龟、青蛙、鳖、螃蟹、蛤蜊、螺蛳、田螺等;

3、昆虫类:蚂蚁、喂鸟的虫子、喂鱼的虫子、蚂蚱、蝎子、螳螂等。

4、动物类:狐狸、蛇、蚯蚓、狼、老鼠、黄鼠狼、野猪、猫、狗、刺猬等。

5、其他......。

结合当地情况:

1、山多、树木多,可以放飞禽类、昆虫类、动物类等。

2、水多、水源多,可以放生水族类等等。

3、具体情况,具体进行就可以。

花钱少又放的多推荐:田螺、螺狮、鱼子、蚯蚓等;应该随缘放生,因为放生不同的动物在因果还是有一些差别。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着相放生。所有需要我们解救的动物,都需要我们尽力放生。

一定要如法如理的、严谨正确放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体系。

 

点我:

相关文章

罪女的忏悔,堕胎使我精神抑郁处于崩溃边缘

罪女的忏悔,堕胎使我精神抑郁处于崩溃边缘

在我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我是一个坏习气很重的女人,每天都是有邪淫的意念和行为,当时还不知羞耻,认为是件自豪的事情,现在想起来真是罪大恶极,是要下无间地狱的。结果因为...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四假借少财,成真财富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四假借少财,成真财富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四   假借少财,成真财富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一生积了不少钱,平时不肯施出。她说将在临终的时候,写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

1231经~1233经:此三经叙述与财利(或布施)有关的话题。 1231经亦是波斯匿王的个人感悟之语。波斯匿王作为一个大国的国王,同时也作为当时部族的首领面目...

传喜法师:出家难能可贵

传喜法师:出家难能可贵

出家难能可贵——光明楼开示2014.02.10 我是通过这次光明楼清扫,每天看着他擦玻璃一丝不苟,你看他穿得很时髦,年纪也不大,这个年龄在社会上来说,是个不...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原文】「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

净空法师:附体人看病说自己代病人消业如法吗?

净空法师:附体人看病说自己代病人消业如法吗?

问:附体人给人看完病之后,他本人生病了,就说是替病人代业、消业,他真的能替病人代业、消业吗?符合佛说的吗?  答:这完全不符合。为什么?佛菩萨都不能代我们消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