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

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名为性戒,其体性当戒故。饮酒一戒,名遮戒(遮,止也),唯受戒者,不可饮。未受戒者,饮之无罪。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54页 复施元亮居士书三)

附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是以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梵网经菩萨戒。俾一切菩萨,并梵释诸天,与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良以六道众生,虽则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尚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由宿世善恶各异,致使今生果报不同。如来鉴本遗迹,以故普劝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则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初则了妄即真,次则唯真无妄。自可复本心源,亲证妙性矣。故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在家念佛人为什么要以五戒为根本?

戒为佛法基址。在家念佛人如能以持五戒为根本,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汝二人既欲皈依三宝,当须认真持佛净戒。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但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层罪过。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许人喝。未受戒者喝,无罪过。若喝而妄为,则在所为之事上论罪。故虽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则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发心皈依三宝,固当五戒全持。佛大慈悲,虽有一二三四随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势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宽。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儿不能持杀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349页 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人生如梦 智慧解读

传喜法师:人生如梦 智慧解读

人生如梦 智慧解读 这一唱把很多地区的众生都唱来了,本来我们做法会很多伊斯兰教徒他们的中阴身也会来,这下更多了。就像今天我们看那个《盗梦空间》,你一个念头来...

其它法师: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其它法师: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文定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

2020年向佛菩萨发愿文

2020年向佛菩萨发愿文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弟子感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一直以来的慈悲加持,弟子言语...

守戒就是守心

守戒就是守心

佛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持戒、守法,他的一生就会身心安定,没忧愁、没烦恼、没恐怖,这个“法”指的是佛法。实际上,一个人修心靠的是持戒,就是知道自己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

持​咒有用吗

持​咒有用吗

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咒语的出现,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

贫穷的几个主要原因

贫穷的几个主要原因

贫穷的几个主要原因:吝啬、不孝、邪淫、懒惰我并不乐意多说求财法,因为我知道求财要比戒色难的多,用梵音楞严咒让人戒色,让别人心态变好,看淡一切,这些利益都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