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破戒虽恶,覆藏尤恶;无过虽善,改过尤

破戒虽恶。覆藏尤恶。无过虽善。改过尤善。改过一涂。三世诸佛。证菩提之通津也。故五悔法门。凡夫迄等觉。无不藉为进趣方便。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正造罪时。实是大恶。不以为耻。向人发露。善中之善。反以为羞。甘于恶而苦于善。遂成恶中之恶。永无出期。颠倒愚痴。莫此为甚。众中忏悔。能使不犯者倍加警策。已犯者深生惭愧。或亦发心忏悔。学好者增长善根。讥笑者亦植远因。兼可消我夙罪。诫我未来。

如来立法。决定不错。违佛语者。非佛弟子。矧造已能悔。即是猛勇丈夫。可敬可畏。勇改一念。成佛正因。非具真信心深善根。不能将此法门流通人世。凡能此者。皆当与勇施比丘同垂不朽。合掌而说偈曰。罪性本无生。何须复覆藏。覆藏罪成有。不覆罪乃空。嗟彼无惭人。借口观实相。作法尚不能。岂达无生理。若实了无生。罪相即实相。罪既即实相。故无可覆藏。如因病求药。乃获得仙丹。轻身而飞举。胜无病凡庸。不舍作法忏。而入无生理。后后固具前。前前亦通后。慎终能如始。深达诸缘起。不欺于三宝。及护法天龙。将此真切心。自度复化他。回向安乐邦。是名大乘道。

 

点我:

相关文章

持戒的误区

持戒的误区

由于戒律的弘扬不到位,大多数人不了解戒律,对戒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谈戒色变,这么殊胜的  戒律怎么会让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持戒误区:一....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高月明居士:生命诚可贵

高月明居士:生命诚可贵

生命诚可贵( 高月明简介) 把毒药含在嘴里,趴在山顶的一棵大树叉上,绝望地看着眼前渐渐西落的太阳。此一去,便与家人和心中永恒的挚爱永远隔离,不会再感受到脚踢石...

白云禅师: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白云禅师: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非常难得,能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结个法缘;今天的题目--「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一般人,把思想作成定点式的说法,像思想有偏左、偏右或民主...

净空法师:回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得到回向的法益

净空法师:回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得到回向的法益

问:回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得到回向的法益?每次末学诵经念佛之后,都是按程序回向,可是不明其意。答:我告诉大家回向就是拓开心量。回向的意义就是拓开心量。就是我把我修...

往生惊云:临终冤仇来讨债,看见死去亲人来接引?

往生惊云:临终冤仇来讨债,看见死去亲人来接引?

黄春妹,住苗栗泰安。民国八十年夏,其女儿至本寺说想斋僧作功德。我问她原因,她哭著说:‘母亲现患重病,住在沙鹿医院加护病房。因为我看到《地藏经》说斋僧有大功德,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