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止观的人,除了打坐方法外,生活中的调心是很重要的。
 
天台宗的行者,日常生活是以「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这三项,来审视自己的三业,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清净。
 
在身业部分,任何行为、动作,都应该清楚知道「该做不该做」、「该去不该去」,所做的事、所去的地方,合乎戒仪吗?合乎我的身份、立场吗?有利人或利己吗?通常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口业部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应该怎么说」,用这些观念提醒自己以减低造口业的机会。尤其要避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念上,接触外境时,要以四正勤来规范,「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来杜绝贪、瞋、痴三毒。
 
换句话说,星云大师的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就是实践「正知而住」的最好方法。此外,有几项生活细节,可以提醒自己保持正念:
一、若往若还:行为的来回去处,都应该清楚动向及目的。
二、若睹若瞻:眼睛接触外境时,对外境好坏的专注与否,也须注意。
三、若屈若伸:不同因缘时空,自己的行为举止应知进退。
四、持僧伽梨及衣钵:假使是出家法师,每次穿着袈裟或持钵具都应正念思惟,不能散心杂话。受过戒的在家居士亦是如此。
五、若食若饮若啖若尝:吃的行为会因吃的动作不同,影响到心念的起伏,所以对吃的方式也应清楚明白。
六、若行若住若卧:平日的行、住、坐、卧,皆应保持正念。
七、若觉寤时:当睡醒时的第一念,也是训练正念的方法之一。
八、若语若默:平常言谈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应该知晓。
九、解劳睡时:纵然是因身体疲劳而休息,也要明白休息的动机与目的。
 
平时常常保持正念,才能有正思惟;有了正思惟,才不会被六尘境所迷惑,以至妄念纷飞。要修持止观的人时时正知而住,此乃习禅的基本功夫。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真正念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否则

净空法师:真正念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否则

真正念佛,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绝对不留恋。假如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有计较,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这个坏了我们这一生成佛的大事。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因此...

千里姻缘一帖牵!婚姻是命中注定?这些做法会改变

千里姻缘一帖牵!婚姻是命中注定?这些做法会改变

千里姻缘一帖牵!婚姻是命中注定?这些做法会改变你命中的姻缘。  改篇自修心明灯同是天地间的人,命运千差万别。有的人姻缘福厚,有的人姻缘福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婚姻...

婚前性行为,手淫自慰,看黄色小说光碟,非常损福

婚前性行为,手淫自慰,看黄色小说光碟,非常损福

各人的姻缘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就像有的两个人带着几世的善缘而来,当然两个人的婚姻缘就...

明一法师:堕胎的罪无法改变吗?

明一法师:堕胎的罪无法改变吗?

堕胎的罪无法改变吗? 问:我是天津一位佛弟子,有件事最近使我很迷惑不解!请法师开示..本人会非常感谢您!弟子从入佛门以来知道很多道理与事实真相,感觉心里非常舒...

曹越:生命是什么?

曹越: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

随缘顺境逆境

随缘顺境逆境

要包容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很多人就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他问别人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见,就像一个房间已经坐满了人,别人再想进来就进不来了。学佛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