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法师:生命之“气”苦

生命之“气”苦

心律法师

古代的文人雅士,豪杰志士,都很重气节。于是,就有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为后人钦佩。

李清照以一女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全然不逊于须眉。

有曲子就赞这气的好处:

“一自混元开辟,阴阳二字成功。

含为元气散为风,万物得之萌动。

但看生身六尺,喉间三寸流通。

财和酒色尽包笼,无气谁人享用?”

但也有人说,如果项羽能忍下一时之气,渡过乌江,楚汉之争还不一定谁胜谁负呢,也许,历史就得改写,汉室江山压根就不会存在。这当然只是假设,但另有一些相反的例子,却足以证明:没有“忍”,就没有他们的成功。

吴越之争时,越王勾践如果不能忍,估计只能是以吴国战俘的身份自杀身亡了;可他却一忍数年,卧薪尝胆,终于越甲吞吴,将吴王夫差打败。

楚汉之争的关键人物韩信,如果忍不下胯下之辱,也许当时就被打残了,哪来后面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奠定汉室江山?

以上的例子,都是极致的,不属于普通大众。

一般人不会只因为“盗泉”的名字而忍受饥渴,也无法不为五斗米折腰,要生存就必须低下头来。也正因为人们很难做到,所以才有了这些道德标杆。

而佛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且看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问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心律开示:“气”有多种。作为是奋发向上精神的“气”,人应该有这种“气”,有豁达开朗的涵养。如果作为病“气”,为个人私利天天生气,必然会伤及五脏,这就是所谓“气为百病之首”,指的是不正常的性情可以导致疾病。而对于非礼之言、非礼之人等“气”,则可不理、不见、不闻,当可正气充沛 颐养天年。

点我:

相关文章

智渡法师:死后49天又投胎,为何有已故亲人托梦

智渡法师:死后49天又投胎,为何有已故亲人托梦

请问:我看佛书上说,人去世后49天又投胎了,那为什么还总会有已故很久的亲人托梦,或有附体的事情?母亲去世很多年了,可在过节的时候,为什么总会梦见她老人家,家里人说...

南怀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伤

南怀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伤

【怀师箴言】我们的文化到了今日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来大家疑古,随便抛弃了传统,抛弃了前人的经验,轻视前人的学问,结果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历...

黄念祖:往生全凭信愿

黄念祖:往生全凭信愿

往生全凭信愿,不念问题是没愿,有愿怎么会不念?世间事情一干扰便没佛法了,这哪里谈得上愿?想长生还是留恋娑婆,就不是愿。有的人认识不到这点,要认清,之后忏悔,改正,...

从“狐狸精”到菩萨,学佛后生活的巨大变化!真是

从“狐狸精”到菩萨,学佛后生活的巨大变化!真是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

其​实,地藏王菩萨也是财神

其​实,地藏王菩萨也是财神

在四大菩萨中,文殊主智,普贤主行,观音主悲,地藏主愿。从如意满足一切所有愿求的角度而言,地藏菩萨超胜所有其他大菩萨。世尊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明确告诉我们,假...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