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有情生命循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十二缘起)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分为十二步,依次是: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 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 12.老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缘起。

一.无明:
   就是有情生命体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心意之前,由于对自身真如本性的忽略,使的自己处在了对宇宙生命的科学真理的,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这种原始的愚昧无知的状态,就是无明。
二.行:
  由于无明的愚昧无知,导致了有情生命盲目地随缘妄动与变异的行为,这种盲目随缘妄动与变异的行为就是行。
三.识:
由于行导致了有情生命心识的生起。心识蕴藏着有情生命解脱法和烦恼法的种子。心识的力量可以使“行”现行。
四.名色:
   由于识导致了名色的生起。心识要想在宇宙物质中显现出来,并做种种的情感活动,就必要依附于四大假合的色身。心识依附差异不同的色身,就有不同物种的生命现象(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就是,心识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盲目地随缘寻找所依附的色身,这个寻找色身的过程,就是“名色”。
五.六入:
   由于名色导致了六入。色身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大脑)六大官能,才能称为完备的.具有精神力的有情生命。因为有情生命在世间做的种种行为,必要靠色身的六大感觉器官。,这六大感觉器官就是“六入”。
六.触:
由于六入导致了触的生起。触是完备的有情生命体对外界的刺激与接触。完备的有情生命体有了心识的精神力和六种感觉器官,便能对自身的内外和世间的物质起官能的接触。
七.受:
由于触导致了受的生起。完备的有情生命体与外界的接触与刺激,就会有种种的心意感受,而生起种种的情感波动。这种种的感受,就是“受”。
八.爱:
由于触导致了爱的生起。有情生命体与外界的接触.刺激,使自身感到舒服.愉悦的情感,就是“爱”。
九.取:
由于爱的生起导致了取。取是有情生命体,对爱的事物产生占有.眷恋的行为,就是“取”。
十.有:
  由于取的行为导致了有的生起。有情生命体对内外事物的种种占有.眷恋的行为与情感,导致了误认为宇宙一切或有或无的执着就是“有”。
十一.生:
  由于有情生命体对内外事物的或有或无的执着,造成有情生命体自身不断地生起各种念头。
十二.老死:
由于各种念头的生起,导致了今后各种念头的破灭。以至于有情生命体四大假合色身的败坏.破散与完结,这就是“老死”。
由于这一期生命体的愚昧无知的经历与执着,又导致了下一期生命体的无明,由无明又导致了行,由行又导致了识,由识又导致了名色,直至老死。
就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在这十二缘起中不断地生灭,从无明到老死,在由老死到无明,永无休止地循环不息。每一次的生死循环都要受着世间种种无常.无我不实现象的逼迫,而起种种的烦恼与痛苦。我们修行佛法,就是要使我们自己和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这个生死循环的圈子,而找到真实不虚.永恒常住的愉悦。
我最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根本不相信“十二缘起”,可现在我是深信不疑了。我对“十二缘起”的深信不疑,是我从对我儿子行为的观察而明白这“十二缘起”的。
那是在一个冬季里,我的儿子刚刚会走路。有一次他靠近了暖气,我害怕暖气烫着他。就指着暖气告诉他:“不要碰,会热!会烫手!”并做出了烫手的表情与动作给他看,他似乎明白了,就走开了。
可我感觉他并没有死心,反而增加了他的好奇心。他在屋里转了两圈,就又走到了暖气旁,盯着暖气琢磨了好半天,终于伸出了手,去摸暖气。我看着他的举动并没有阻止他,结果被烫了一下。他马上就缩会了手,转身就走开了,从那以后他在也不摸暖气了。
当时我就从我儿子摸暖气这一行为过程中,就联想到了“十二缘起”!我儿子摸暖气这一行为过程,不就是佛所说的“十二缘起”吗!
从我儿子对暖气的“无明”,而生起了好奇心;导致了他摸暖气的妄动“行”,导致了他摸暖气的“触”;由摸暖气的触,导致了他被烫的“受”;由受导致了他对暖气的“爱与厌恶”的生起,直至对摸暖气这个念头的破灭“死”,不就是“十二缘起”的过程吗。
所以,学佛修行不能死抱着经书不放,不能把佛所说的方便教化拘泥不化,视为教条。要想深体佛法的真髓,必要将佛的方便教化结合自己自觉主动地,对宇宙生命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生灭过程的观察.思考,才能对佛法彻骨彻心地明了。
“十二缘起”不但是有情生命循环的十二个过程,而且是有情生命一切念头与行为发展的十二个过程。
而更重要的是,“十二缘起”也是人类发展与进化的十二个过程。也可以说“十二缘起”就是人类的“进化论”。


 

点我:

相关文章

何为世上痛苦之最?

何为世上痛苦之最?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各自修习佛法的心得。  说着说着...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话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居士丁传,他家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只是他的祖母孔太君双目失明二十多年了。一年春天,她对丁传说:“我只要两眼能得一寸光,老年的愿望就足了!”  看到许多老年人一生中忙...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

印光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无嗔心

印光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无嗔心

印光大师---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

少壮当努力

少壮当努力

  一天上午,阿难跟随佛陀到舍卫城弘化,途中见到一对身形佝偻、衣衫褴褛的老夫妇,瑟缩着身,蹲在正燃烧着的垃圾堆旁取暖,眼中不时流露出凄怆悲凉的眼神。  这时佛陀问阿难:「你看见那一对老夫妇吗?」  阿...

一个故事看破“情”字

一个故事看破“情”字

  从前,龙王的女儿出外游玩,被一个放牛的人捆了起来,还挨了打。碰巧国王出行,看到龙王的女儿,就解救了她。龙女哭哭啼啼地回了家,龙王问女儿:“你为什么哭呢?”女儿说:“国王平白无故地打我。”龙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