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五、把握缘起 离苦得乐
1.佛教的根本
缘起法,是佛教的根本。缘起法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和合” ——人与人和合、事与事和合、物与物和合,就是所有的人事物都很规范。比如在一个佛堂里,佛像、供桌、拜垫怎么摆才是最合适、最规范的,这是物与物和合;还有人要与物和合,人要排得整齐,一排一排的,前后左右都要对齐,等等;我们做的事情也要和合,请师、唱赞、请圣、忏悔,等等。在佛堂里面我们就是念经、闻法、礼拜,谈一些跟佛法相关的事情,这样我们在佛堂里做的事情,就跟这个场地符合了。如果我们在佛堂里做别的事情,就不和合了,比如在里面聊天、打电话,这都是不和合。
2.诸受皆苦
怎样去体会缘起法的和合?什么叫缘起法,这个法又是什么呢?要怎么去体会呢?大家都知道,人都是有感受的,有感觉的。感受有三种:一种是痛苦的感受,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苦苦”;一种是快乐的感受,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坏苦”,这个快乐会过去;一种是不苦不乐的感受——舍受,叫做“行苦”。世间上面所有的一切感受,或者说一切的痛苦无非这三种:苦受、乐受、舍受。苦乐舍三受都是痛苦——诸受皆苦,它的本质就是痛苦。
3.苦受与缘起
诸受皆苦,一切的感受都是痛苦的,这和缘起法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说,我们哪些行为的造作会引发诸受皆苦?我们哪些行为的造作,哪些行为的和合能够消除这些痛苦,达到快乐?这是不一样的,是两种不一样的缘起——清净法的缘起和染污法的缘起。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染污法的缘起变成清净法的缘起。染污法的缘起和清净法的缘起区别的关键点在哪里?在于人的心态,在于人内心当中对佛法的成就,是从这方面来衡量和看待的。比如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和一个心理有疾病的人,这是不一样的两种人。心理健康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很乐观,心理有疾病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就是悲观的、消极的,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因为心理有毛病,自然而然,认知的结果也就是负面的;心理很健康,对外在事物的认识也就是比较乐观、正面的。
4.修行才能除苦
用佛法的观点来讲,无论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还是一个心理有疾病的人,这些都算世间法、世间善法。世间善法还是导致我们生死轮回,不能解脱。唯有把世间善法变成出世间善法、无漏善法,才是有希望的,才是殊胜的、最好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要把世间善法变成无漏善法,肯定要靠修行,靠对治烦恼、调伏烦恼,才有办法转变过来。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带着一颗烦恼的心去做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世间善法。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述出家难,出家后乐道更难,并有种种之问答,即阎浮车列出种种之问,舍利弗一一予以...

观音成道日宽容法师为大众开示《普门品》

观音成道日宽容法师为大众开示《普门品》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2012年8月6日(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安徽省天柱山三祖禅寺今天非常的热闹,不管是佛教的信众,还是普通的香客,...

怀让禅师的故事

怀让禅师的故事

  唐代高僧南岳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最著名的三大弟子之一,陕西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怀让十岁时,就喜读佛经。怀让十五岁时,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了。有一天,他叹息道:“出家人行无为法,天上人...

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只要念一句咒语

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只要念一句咒语

这种发脾气,观察一下,这是自己心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们是一家人,一起住的时间不长,以后在一起的时间也不长,在一起住啊,一起吃饭啊,天天吵架,自己也不舒服,别...

【佛号】是什么?各种佛号的作用及功德

【佛号】是什么?各种佛号的作用及功德

佛号是什么?  佛号,即佛名,佛教各诸佛及大菩萨的名号。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佛号(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佛教中佛教徒最常持名的还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号,很多佛教徒谈到持佛名号常专指持阿...

女人堕胎危害极大

女人堕胎危害极大

女人堕胎危害极大, 堕胎对于身体的常见后果为:不孕、流产、宫外孕、死产、出血和感染、疲惫、休克和昏迷、子宫穿孔、腹膜炎、强烈的痛苦、失去身体器官、不眠症、厌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