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临命终五分钟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时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练自己不随境转。

不可能说你平常没有这种功能,临终突然间出现这种功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佛法不讲无中生有,一定有因缘。你现在要栽培它,它以后才会出现。如果你现在的心,别人嘴巴一动、别人讲一句话,你的情绪就很波动,那你临命终时一定会受到外境干扰,一定的,这是等流性!你上游的水流是黑的,流到下游自然是黑的,除非你过程中产生了修学、产生了变化,否则你上游是什么、你平常是什么,你临终就一定是什么!

所以,佛陀说,你不要把现在的假相看得太重。你要想一想,忆念真如、想想你本来面目。你本来是清净的,你“本来无一物”,你何必去惹这个尘埃呢?既然人生只是个过程,你何必多事呢?弄得你通身的业力,弄得你临命终这么被动!你到最后什么都带不走!

所以,真正的觉悟,是你平常就必须培养的。

我不相信你平常是颠颠倒倒的,临终突然间有正念,我不相信!这个不合乎佛教因缘观。你那个正念谁给你的?你怎么有这个正念呢?福报可以,佛陀可以送你福报,福报可以透过回向相互受用,大家可以分享;智慧不能分享,智慧这一块不能分享,善根不能分享、不能取代的!

所以,这个“安住力 ”对净土宗人很重要!虽然临命终你可能只需要三分钟、五分钟的安住,因为你只要冲过临终时这个妄想的现前,你只要熬得过去,阿弥陀佛就现前了。

可能你临终只需要五分钟的正念,但是,临命终五分钟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时间来栽培,因为你别无选择!当然,这个看你的善根。有些人善根深厚,他听了几遍就懂了,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他过去很用功;有些人善根差,也没关系,不要自暴自弃,只要他肯努力,就会改变。

你说书到今生读已迟,你今生不读更迟!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予的,而是平时栽培起来的。如何栽培呢?

印光大师教导我们,首先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体,不让这个有漏的生命再相续流转下去,一心一意要求得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在这个前提之下,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净土的正行,以深重的信心跟愿力来执持名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要顾及到,就是我们第八识当中恶业的势力不能太强大,否则临终时身心严重的苦恼会破坏佛号、干扰正念。

反过来善业力强的人,他的身心有堪能性。

因此除了正行之外还要有深信因果断恶修善的助行,就像一个国王旁边有一些将军来护持这个佛号,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增上缘。

前面是从事相上断恶修善,是针对业力的修学,它可以让我们得到身心的安乐,但是不能调伏烦恼,而烦恼也会构成感应道交的障碍,所以还要提升到理性上的修持,禅净双修理事无碍。

这个禅不是指禅定而是般若波罗蜜,就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空性的智慧。

因此用般若波罗蜜来调伏烦恼也是一个重要的助缘。

以上三条是约着平常的修持,最后临终开导助成往生是教导我们怎样准备自己的临终以及怎样为众生做临终关怀,借助临终的开示和引导来帮助成就往生。

印光大师是清末民初中兴净土宗的一位大德,他个人的自修和弘法是我们末世众生的榜样。遵循他老人家为我们指引的净土宗的道次第,真正达到万修万人去,每一个人通过这样的修持都能够一生成佛,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那些年被你误解的“随缘”

嘎玛仁波切:那些年被你误解的“随缘”

文/嘎玛仁波切佛教里所说的“缘分”,是指很多因素聚合在一起后所呈现的结果。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概念上有点混淆。当做事遇到困难和挫折,自己又不想努力时,...

正如法师: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正如法师: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正如法师开示 读《增一阿含经》读到卷十三《弟子品第二十三》,这里面记录一个有关布施的故事。我看内容,就给取了题目名叫,“布施后后悔获...

洛桑陀美仁波切:心如止水,不要生气

洛桑陀美仁波切:心如止水,不要生气

萨迦班智达讲过,一个人的福报快消到尽头的时候,就会脾气暴躁。因为之前没有及时培植福报,待福报消尽时,嗔恨心占了上风,就发了脾气。发了脾气,“火烧功德林”,那我们从...

信愿法师: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

信愿法师: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周克复《净土晨钟》开示: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众生之自力,自力难成,仗佛易就故也(二)我们从《净土晨钟》这一本书,以及许多净土的...

【无畏】什么是无畏?无畏是什么意思?

【无畏】什么是无畏?无畏是什么意思?

无畏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无畏,即心中无所怖畏,指佛陀在大众中说法泰然自若,无所畏惧之德。《大乘义章.十一末》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无畏不同,一门说四。”《法华经.方便品》曰:“无量无碍。力...

净空法师:自己戒学得不错,拿自己这把尺常常去量

净空法师:自己戒学得不错,拿自己这把尺常常去量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它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理论,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全盘接受,那就是依戒定慧的次第。戒是干什么的?戒是帮助你得定的。定是干什么的?定是帮助你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