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临终正念诀,终极关怀

凡夫临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放下身心。莫生恋着。

才遇有病。便念无常。一心待死。须嘱家人及问候人。来我前者。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及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

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同声念佛。守令气尽。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䇿励。极为大幸。依此法者。决定往生。更无疑也。

(《重订西方公据》卷下,善导和尚著,彭际清集,卍新续藏第62册No.1180)

 

相关文章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南巡杭州。一日从会稽山朝大禹陵后返还,御舟经过嘉禾城一桥时,只见一老妪,头插一朵红花,独自轻驾小舟,径直来到御舟前,神态自若,毫无避让之意。康熙皇帝便问:“是何船...

友有四品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

超然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下) “文殊师利啊!倘若看到别人生病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正在被病苦所折磨。应当为了救治这些病人,而时常洗澡、漱口,保...

【感应】-佛教感应指的是什么?

【感应】-佛教感应指的是什么?

佛教解释   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  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夫与子皆长斋...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