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法师法汇增补:欲得临终正念现前须要现在熏习

欲得临终正念现前须要现在熏习得力

念佛不怕妄想,贵在得其正念。譬如渔夫收网,任其网子布得再宽。但将手裡网绳徐徐牵之。可使全副网子。归到手中。念佛得到正念。亦復如是。不拘妄想如何纷乱。只须提起正念。相继念佛。句句分明。可摄一切妄想。皆归正念。復如鍊铁。必须鎚鎚打在铁上。方能去却粗皮。成就利器。我等念彿。亦復如是。必须句句念在佛上。方能消除妄想。唯存佛念。(佛念即正念)独自坚利。我等千念万念。无非要此佛念。独自坚利。受用得力。犹如金刚。耿耿不昧。到了临终。世间所有一切。都靠不住。用不着。唯此念佛之正念。即是生西方的主人。若想佛来迎接。佛以慈悲愿力。应念随至。如此正念。信愿念佛而求往生。千即千生。百即百生。苟或未然。终非稳妥。何以故。自心不能作主。佛亦无可如何。是故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普愿大众。须于心不颠倒四字上。着眼为要。(原载民国叁十年八月一日《弘化月刊》第二期)

摘自《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六十八卷五十四页。

注:《弘化月刊》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为永久纪念印光大师而创办,初期编辑为鐘吉宇(鐘慧成)居士,发行人德森法师。后由杨欣莲居士继任编辑、发行工作。《弘化月刊》创刊号至十叁期在《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第六十八卷,十四期至五十二期在补编六十九卷,五十叁期到一一八期在补编七十卷,其中缺少的在《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一三六、一三七卷可查到一部分。

 

点我:

相关文章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十章 中外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十章 中外佛教

第十章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创立以后,不久就向周边国家传播。其中向北一路传至中亚各国,并越过葱岭进入中国西域地区。汉代打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

漫说《杂阿含》(四十七)  (卷四十七)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 关于给孤独长者的事迹,佛经中有很多记载。经...

信愿法师:重庆吴绍贞上吊自杀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重庆吴绍贞上吊自杀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重庆吴绍贞上吊自杀助念得生吴绍贞,女,八十岁,住重庆市南岸区大佛寺集翠村七十五号。皈依佛门七年多,平时学佛多以赶经忏为主,求人天福报,想下一世生到富...

印光大师:自杀不能往生

印光大师:自杀不能往生

(其三)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

宏圆法师:以平等慈悲心布施众生,如同供养佛

宏圆法师:以平等慈悲心布施众生,如同供养佛

为什么要校量布施的功德呢?一是布施的福田不同,就是受施的对象不同,所修的福报,所修的福也不一样。《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这个饭,包含事事供...

宏圆法师:临终一念决定投生去处

宏圆法师:临终一念决定投生去处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这段经文中讲的是生前做善事的人,临命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