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

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念佛?所以千万不能会错了意思,临命终时十念可以往生,现在不念没关系,到临终时再说,还来得及。这在理论上讲得通。可是临命终时,问你有没有把握在那个时候会念佛?我们看到许多生病的人,病中的时候,神智不清,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了,这个时候你叫他念佛,难!给他助念,都达不到效果。

所以临命终时,这个十念、一念往生,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临终那个时候,头脑要清楚,你会不会清楚,不迷惑,这很难,这是大福报。临命终的时候,他一点不糊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果然是这种现象,他要是没有因缘,遇不到佛法的话,这个人不会堕三恶道。我们俗话说「好死好生」;他那么清楚,他怎么会到恶道投胎,怎么可能?为什么到三恶道投胎?是糊里糊涂去的,哪有清楚的人会去堕畜生、作饿鬼,不可能的。这一点很难,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临终有人提醒。没人提醒你,你不知道这个法门;或者你知道,到那个时候忘掉了。这是讲助念,要有善知识提醒,这个时候教你赶紧念佛,劝你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你听了之后,一点怀疑都没有,马上就接受,立刻就念就求,这个人决定往生。这三个条件,古人讲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因此,决定不能存侥幸。

我们平常一天到晚都念佛,干什么?就是为临终那一念,就怕那个时候忘掉。好像打仗一样,天天在练兵,练它干什么?就为了那一天那个时间,临命终时,那一刹那是胜负。所以平常要认真,临终才有把握;平常要放下,把生死看淡,不要怕死;到临终时候一怕死,佛号就忘掉了;人家提醒你,你也不肯念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那就坏了大事,这个就又要堕轮回了。

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么方法来训练自己?每一天晚上睡觉,想著我就要死了,天天想死,天天想见阿弥陀佛,这一天果然想到了,好快乐,怎么会恐怖!没有害怕。这个方法好,好得很!我每天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就想到我要往生了,所以你对於这个生死就不在乎了。

无量寿经(第二十七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27

 

点我:

相关文章

慧光法师:「忍」是智慧的前行

慧光法师:「忍」是智慧的前行

「忍」是智慧的前行   居士提问: 若想尽心尽力去做一件有益自己与众生的事,却持续遭遇到困难(或预期到会遭遇苦难),那么该以何种准则判断?是该放下...

《百业经》:(22)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今证圣果

《百业经》:(22)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今证圣果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念佛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会越念越有感应!

念佛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会越念越有感应!

佛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这个世界有三种人,学习有成就的人,叫学者;思考有成就的,叫思想家、哲学家;真干出来的人,叫行者。佛就是行者,他从来都只讲真话。你可以怀疑其他人...

宣化上人:你们多去讲讲这部经,比布施多少钱的功

宣化上人:你们多去讲讲这部经,比布施多少钱的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释迦牟尼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魔王很担忧,乃派出三位玉女来。第一位名叫乐见,第二位名叫悦彼,第三位名叫渴爱。她们走前来现身,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媚态,企图诱惑这位菩萨(因为尚未成佛)。在这种情状下...

《人生哲理》:努力书写今天

《人生哲理》:努力书写今天

1、努力书写今天昨天再美好,终究压缩成今天的回忆,我们再无奈,也阻挡不了时间匆忙的步履;今天再精彩,也会拼凑成明天的历史,我们再执着,也拒绝不了岁月赋予的伤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