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的内容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的内容

  三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即归投依靠佛法僧三宝。我们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代表着佛法的全体,缺少任何一宝,都是不完整的。三皈依对一个佛弟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入门条件,一般人学佛要经过皈依三宝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之后才能真切、投入、全身心的学佛,才能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

  三皈依之皈依佛

  皈依佛,就是通过学佛来认识内心,降伏烦恼,达成和佛陀同样的成就。佛是代表正念修习的圆满,这个正念就是觉性。换言之,佛陀已在迷惑中彻底觉醒,圆满开启生命内在的觉性。

  三皈依之皈依法

  皈依法,就是依佛陀所说的教法树立正见,进而根据佛陀讲授的调心之道反复实践,将正见真正落实于心行。法是代表了解心灵的智慧,以及发展正念、消除妄念的一门技术,也就是禅修。具备一定正见之后,也会知道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但如何让正念变得强大,让妄念逐步消除?这就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皈依之皈依僧

  皈依僧,就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并以他们作为修行的良师和助伴。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亲近所有僧众,现实中的僧团往往是良莠不齐的,对于修学者而言,只须依止能够引导我们如法修行的师长即可。僧是代表清净解脱的品质,尤其是贤圣僧,他们已经沿着佛陀开拓的道路走向解脱,证得涅槃。所谓涅槃,就是完全平息烦恼妄念,生命不再有任何躁动,并使内在觉性得以显现。

  皈依佛,就好像在我们的心中建设了一间电力公司;皈依法,就如同在我们的心里营建了一座自来水厂;皈依僧,就譬如在我们的心底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点亮我们的心灵灯光,就是储蓄我们的甘露法水,就是长养我们的菩提花果。

  皈依三宝,应不断忆念三宝功德。就像那些追星族,每天都在听着偶像的歌声,模仿偶像的装扮,搜集偶像的消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偶像就在其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地位。我们选择三宝作为皈依对象,也应不断思维佛陀无量的慈悲、智慧和功德,确信唯有佛陀才能将我们从生死中救拔出来,唯有佛法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唯有僧宝才是修行不可或缺的助伴。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将佛法深入于内心,念念与三宝功德相应,最终成就三宝的功德。

三皈依的好处、利益

  皈依三宝,能帮助我们灭除一切罪业。无尽的生命延续中,我们曾造作无边罪业,唯有至心忏悔方能消除。皈依三宝,将有源源不断的福报等待我们开采、挖掘。正如《摄波罗蜜多论》所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如大海水藏,瓢所不能量。”如果皈依福报有形相的话,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无法容纳。因为皈依所获之福是无限的,这种无限超越我们的思维,无法以语言确切表达。

  皈依三宝,安住于三宝慈光加持之下,有如获得最有效的护身符,最坚实的铠甲,能使我们的生活、修行平安顺遂。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非人等其他鬼神,都无法伤害我们。所谓伤害,既有意外事故等外在磨难,也有心理障碍等内在恐惧。皈依之后,仰仗三宝力量,既能使我们远离危难袭击,更能使我们内心安乐,远离颠倒妄想。因为三宝代表着世、出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即使世间充满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我们仍能于三宝构建的宁静港湾中安身立命,无惧任何灾难。

  对三宝的真切信仰,将使我们生生世世有缘常随三宝左右,精进闻法修行。皈依三宝的实质,乃通过外在三宝而认识生命内在本具的三宝品质。由认识、熟悉三宝品质而速得成佛。皈依法门,可深可浅,深不见底。全身心皈投于三宝怀抱,在三宝引领下迅速积累资粮,圆满福德、智慧,正是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径。

  皈依三宝,就应以三宝为今生依托,通过诵经、拜佛、观想,树立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皈依不仅是单纯的仪式,也不仅是学佛的开始,而是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修行过程。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出家人晚间不吃东西因为这是鬼吃东西的时候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佛教里对于使用饮食方面,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候,中午是佛吃饭的时候,过中午之后就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我是一个90后,从小身体素质不好,中考时差几分考上重点中学,但还好有贵人相助进入了重点中学。插句与《地藏经》有关的事情:上高一时受母亲影响开始断断续续读《地藏经》...

方海权:原来静坐目的是为这些

方海权:原来静坐目的是为这些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闲,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小婉...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解释)  相由心生是指人的仪容外表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人的仪表上。也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虽是内在的,不可见的;但实际也给人外在的直观感受。比如一个小偷...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不过,从根本上说,佛教反对偶像崇拜,强调无我,无我是佛...

印光大师:若工夫未到而自杀以期往​

印光大师:若工夫未到而自杀以期往​

(其三)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