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凡是皈依三宝的人,再往前研究进步,就

若想修道,一定要受戒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究竟“戒”有多少种?

戒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是“五戒”。

在家人凡是皈依三宝的,要是想再往前研究、进步的话,就要受五戒;受五戒之后,再往前进步,受八戒,然后受十戒;十戒,就是沙弥戒了。受完沙弥戒,做出家人,就要再受二百五十条戒,这是比丘;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也有戒,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十种是重的,四十八种是轻的。十种是很重的罪,你若犯了,是不通忏悔的;那些轻的罪,你若犯了,还可以改过自新。

在佛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以四事请问,说:“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槃之后,谁是我们的师父呢?”佛就告诉他:“我入涅槃之后,你们以戒为师。”这是告诉出家人──告诉所有的比丘、比丘尼,要“以戒为师”。

那么在家人若想要求戒,一定要向出家人来求戒的。授戒,就是把戒授给你这个人,这一定要比丘才能授戒。在佛的戒律上,本来是不准比丘尼传戒的。

所以戒律也有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有很多种。

我们人若想修道,一定要受戒。你若能守住清净戒体,就像琉璃宝珠那么美丽──言其你这个人能守戒,这就犹如宝珠一样,是非常有价值的。

前几天我不是讲过,终南山道宣律师就因为持戒持得好,感得天人来给他送供养,给他送饭吃。

所以这个戒德,是最要紧、最要紧的。

你学佛法,如果不守戒律的话,那你学什么都好像瓶子在漏水──瓶子底下有个窟窿,你装上水,它就漏了。你若能守着戒呢?久而久之,就无漏了。我们人这个身体,都是有漏的身体。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理解并修持四法印,就不会迷失在轮回

嘎玛仁波切:理解并修持四法印,就不会迷失在轮回

四法印最后一个是涅槃寂静。修好前三个法印,就可以得到第四个果。涅槃,是指所有烦恼止息,就是寂静,因此说“涅槃寂静”也就是佛教说的解脱。这种解脱,又称为快乐、安乐。...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尊经有什么利益?(宣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尊经有什么利益?(宣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一切尊经的利益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

首次见到冥界最高统帅丰都大帝

首次见到冥界最高统帅丰都大帝

《阴律无情》这部书,可是阿玉倾尽全力去写的啊!阿玉虽然读书不多,文笔粗浅;但一直希望一切有情守好佛戒的心,是完全真实的。最近阿玉看见有个女师兄在不断毁谤谈老师,咄...

传喜法师:觉悟生命——传喜法师客堂开示

传喜法师:觉悟生命——传喜法师客堂开示

觉悟生命 ——传喜法师客堂开示2008.06.06 传喜法师在慧日寺客堂关于皈依和持咒的问题对信众做慈悲开示:虽然你没有做过皈依仪式,但是对佛教还是有信心的...

【生气】的意思是什么?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的意思是什么?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  生气(shēng qì),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佛教中的“生气”,是指三毒里面的“嗔”。我们...

生命最大的福德来自不计较的心

生命最大的福德来自不计较的心

一个喜欢计较的人,他所做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就是业力。要明白,带着计较的心做的好事,它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而借助它的力量让你开智慧,让你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