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放下与拿起
放下与拿起 天津是个“码头文化”城市,很多“假语村言”富含着艰深的“禅思佛理”,一句“人物”可见一斑。 “拿得起,放得下”是件很不简单的行为。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拿起,这是佛学文化的智慧。 拿起,是人类的本性情。金钱拿起你还愿意放下吗?儿女私情拿起了还愿意放下?香车豪宅拿起了......就没个放得下的! 面对困苦,在前进道路上遭遇了“迈不过去的坎儿”万不可“强出头”,在人生的拐点上暂时的放下,找寻到更适合你的出路,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佛陀的智慧。 佛学文化告诉我们: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你的一生将是豁达明朗而成功的。 再复习一遍,老禅师的语录吧。 一个人喝干了手中杯子里的水,如果你想要再喝上一口,只有把杯子放下,才能注满甘甜的清泉。 放下手中的杯子,放下烦恼,放下包袱,放下已经不属于你的任何羁绊,直起腰,看清前方的路,你会发现前方大放光明。 放下执著,放下贪欲,放下别人对自己的苛责,放下憎恨与不满,让心灵真正能发出自由之光、智慧之泉,那就是觉者,就是禅,就是成佛之道。 拿起和放下没有尊卑之分,一个人“拿得起,放得下”却高下分明。因为,拿起容易放下难! 传说,有位禅师非常喜欢兰花,花费了很多时间栽培兰花。有一天,他出门云游去了,嘱咐徒弟们帮他照看好兰花。谁知,徒弟们不小心把兰花盆打碎了,折断了兰花的根。徒弟们吓坏了,知道师傅回来一定要大发雷霆的。谁知,老禅师回来后了解了情况,温和的对徒弟们说,“我种兰花一是希望今后能供佛,二也是为美化寺院里的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兰花的得与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与怒。 生活中,我们能为痛苦而生活?为生气而教书育人?能为艰辛养儿育女? 如果有了禅师的一番心境,万事都不会让我们烦恼丛生。 禅师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所以为禅师也。 体慧长老龙庄讲寺3月14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行为,在家人为什么要来学习出家人的戒律,唯有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才有办法了脱生死,... 民国二十七年秋,香港工商报载过一件奇闻,就是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生西的事实。那时大约是旧历六月十九日,何老太太是一位虔诚的佛徒,香港有一间东莲觉苑,就是她建造的。她每逢观音诞辰,必定请同道们到她...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最难披!他,23岁出家,朝拜五台山,磕了22万多个响头,终遇见文殊菩萨;他,曾被冤入狱,却说:“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恶业,佛菩萨罚我今生坐牢忏... 问: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想交好运,想得到贵气的垂青,让自己过上富贵的日子,而相比起富,贵更难做到。因为真正的贵气,并不是靠财富堆积而成的,它需要很高的处世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