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不被境​转

虚云老和尚云:修行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

拿去上海作比喻

若从地图看上海,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南京路淮海路,外滩等等名目。只看图而未曾到上海的人,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

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空就能摆得开,无挂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挂碍,所说和所做就不一样。

空可空非真空,

色可色非真色,

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

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虚云说的公案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

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地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们。他们找吃的找喝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也不吭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间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摘自憨山大师《费闲歌》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戒杀放生 回头是岸:残忍的活熊取胆,让母熊含泪

戒杀放生 回头是岸:残忍的活熊取胆,让母熊含泪

母熊含泪杀子后愤而自杀受朋友之托,替他管理几天“熊庄”,那是位于**市西北部山脚下一所隐蔽的别墅,也是朋友养熊的庄园。是夜,五更时分,我在小楼里展转难寐。山风不断...

大安法师: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大安法师答: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前提,圆发三心即得往生。首先是“至诚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从...

大安法师: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大安法师: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

呷绒多吉上师:少生气,修安忍

呷绒多吉上师:少生气,修安忍

上师(微博)教言集现在的人很容易发脾气,爱生气,也就是佛法里讲的生嗔恨心。最好少生气,生气没有什么好处,今生之事处理不好,来世去处更加可怕。因此大家在生气的时候观...

宗舜法师:《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

宗舜法师:《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 宗舜法师  內容提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1-5册)收录了大量佛教文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得到辨认,并拟定了较...

印光法师:中阴是怎么回事?

印光法师:中阴是怎么回事?

死之已后,尚未受生于六道之中,名为中阴。中阴者,即识神也,俗所谓灵魂者。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