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打坐修禅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打坐做功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纵使你现在做到身体忘了,感觉到内外都是光明,也还没超出第六意识的范围。在楞严经里的五阴区宇中,还只属于色阴的范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有些人静坐在一片光明中,未来的事情也能知道,以为是“灵感”。你若学过唯识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识的反面,是所谓独影意识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为你学佛,所以就会看到佛、菩萨,这是意识境界。拿小乘修证的理论来讲,你意识没有专一,没有“正意”。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戒,一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丹经,在隋唐以后就多起来了,讲气脉的问题,很多都是从这个安般品中脱胎出来的。东晋以后有黄庭经,讲究上药三品,神、气、精,这些都是事相,属于有为的功夫。如果有为的功夫,你都没有修到家,怎么能达到无为呢?有为法不能专一,念头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所以后世学佛的,一万个中,没有一个证果,请特别特别注意! 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 但气不是主体,是心的附属品,可是这个附属品很厉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来,等于人骑在马上,你的气就是马。西游记里,唐僧骑的那一匹马,就是代表那股气。人若骑在一匹劣马上,想叫它停住,缰绳拉得很紧,马还是乱跑,停不下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心虽想定,若气不能定,妄念怎么能停止呢?有许多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其实都是气不好的缘故。 无他异念,这时心里什么念头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系意鼻头,把意识挂在鼻头上。这句话,害死了许多修道学佛的人。什么“守窍”啊!“眼观鼻,鼻观心”啊!小心得高血压。还有什么学白鹤,白鹤能活一千多岁,据说是因为白鹤休息的时候,鼻子对着肛门,两气相通的缘故。但我们的脖子比白鹤短这么多,怎么学?所以佛说:众生之愚痴,至可怜悯者也。系意鼻头,不是叫你看鼻子,这要首先提醒你,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气,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一。 出息长亦知息长,你的正意不要离开呼吸,呼吸出来有多长,你自己要能知道。入息长亦知息长,注意这个“知”字,如果你一边在修气,一边脑子里乱想,那就不对了,没有效果。思想和呼吸配合为一,叫安般守意。怎么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条绳子,把这一匹马拴住了以后,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专一,也就可以证入“初禅”。修行的效果是一定会来的。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呼吸进来有时候是凉的,这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病态,一种是绝对健康的,是自己的热能,也就是“四加行”里面的“暖”相生起。相对的,你会觉得从外面吸进来的空气是凉的,而又觉得那个空气与你不相干。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你们打坐,有时脚心发暖,那就是“息暖”。不过你们心跟息,两者不能专一,所以东一下,西一下,息自己乱跑,跑到哪里就暖到哪里。跑到丹田就以为是拙火,劝你赶快拨—一九电话,叫消防队吧!(众笑)。 佛告诉他的公子: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这个气息,就是楞严经所说的风大,大家应该还记得,楞严经里面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但这一步牵涉到大乘的修法,暂且不谈。你们不要一心爬高,先要能做到守息才行。能够在静坐时,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记忆力非常好,脑子特别灵敏。 你们一般学打坐的,坐在那里,呼吸时在呼吸,都不知道;昏沉时也不知道;有时意识中有点空灵,又有好几个东西在乱忙,如果不信,你们自己检查看看,根本没有“正意”,这个叫什么功夫啊!你坐一万年也没有用。 ——《如何修证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