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权: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静坐

何故静坐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闲,独善其身弃舍众生?

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

小婉常见友人终日禅坐,发问曰:终日禅坐,善自身。何不广行善事,善众人功大。

禅友答曰:非不想度众,静坐修行非独具益己。实修实证后,再度众生不迟也。

婉悟。知其心。

诸菩萨教我等,福修智慧修,也切不忘习定。

历代祖师,广度无量众生,何一不是禅定力深,心归一处。明心见性从何而来,自是一心不乱心身寂静。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

宽运法师: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    ──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 在天台山国清寺隆重开幕 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 交流会发言 尊敬的中国佛教...

【果报】佛教中的果报是什么意思?果报有多少种?

【果报】佛教中的果报是什么意思?果报有多少种?

果报(佛教解释)  果报,汉语词语。佛家常用“果报”,意为就报。另外,蒲松龄收录了一则短片故事,叫《果报》(选自《聊斋志异》)。  佛家语。因果报应。即所谓夙世种善因,今生得善果;为恶则得恶报。  《...

印光法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印光法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

南怀瑾:打坐修证中身体变化过程

南怀瑾:打坐修证中身体变化过程

 以谓之破参?因为有疑则有参,无疑则不参,突然碰到啪嗒的一下(这是象声词,事实上并没有这一下,言语形容它,言不尽意),身心放下,空掉了。有的是到了前念已...

月溪法师: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

月溪法师: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

月溪法师讲佛教人生观 序 众生虽万类不齐,而有同具之情焉,其情为何?曰:离苦得乐是也,佛之成佛,与菩萨之为菩萨,其出发点亦不外是情。此释迦世尊,既先以事行教化...

慧净法师: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慧净法师: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慧净法师 《往生论》(八、七三页)言: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论注》(七四页)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