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想要生起菩提心?这五个因缘必不可少

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一旦在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那么解脱成就就在眼前。但菩提心不是谁都可以有的,一个人若要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需要一些因缘,弥勒菩萨共讲了五个因缘。

第一,依靠上师善知识。

我们要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先观察后依止。观察好了去依止的时候,应该把身口意三门完全交给上师善知识,这叫依止。磕几个头,做一下供养,转身就走,这不叫依止。若半信半疑,即使是在座下听法,这也不叫依止,而且是不如法的。

身口意三门要完全交给上师善知识,然后修习他的意行,这样如理如法地依止就可以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菩提心,这是第一种因缘。

第二,善根成熟。

若是善根成熟了,一瞬间相续中就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了。这是第二种因缘。

第三,悲心。

我们讲加行的时候讲过,通过舍、喜、慈、悲四无量心来发菩提心,最主要的是慈心和悲心,尤其是悲心。若是有悲无量心,也就有慈无量心了;若是有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也就有舍无量心和喜无量心了,“慈悲喜舍”嘛!通过修四无量心,相续当中真正产生了慈悲之心,也就能产生菩提心了,这是第三种因缘。

第四,听闻甚深法义。

“甚深法义”在此处指的是大乘佛法的教义。听闻甚深法义应该反复听,反复思维。闻思不能有厌倦的时候,否则不如法。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闻思得差不多了,其实你觉得都懂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懂。所以大家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内心,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长时间地听闻甚深法义,认真地思维甚深法义,就能产生菩提心。这是第四种因缘。

第五、积累善根福德。

若能不断地、无有穷尽地积累善根福德,有善根福德的时候就能产生菩提心。为了积累善根福德,哪怕再微小的善根也要做,再微小的福德也要积累。

弥勒菩萨共讲了这五种发菩提心的因缘。大家看看自己具备哪些?通过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有没有希望在相续中产生菩提心?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多重要啊!如果自己还不具备这些因缘,就可以想办法令自己具备这些因缘。

通过这些方法,有些众生的相续当中只能产生世俗谛的菩提心,有些众生的相续当中不仅能产生世俗谛的菩提心,还能产生胜义谛的菩提心。弥勒菩萨又讲了,若产生了世俗谛的菩提心,这个心不是很稳定,还要继续保护;若是在相续当中真正产生了胜义谛的菩提心,这个心绝对是稳定的,不退转的。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怀瑾:打坐修证中身体变化过程

南怀瑾:打坐修证中身体变化过程

 以谓之破参?因为有疑则有参,无疑则不参,突然碰到啪嗒的一下(这是象声词,事实上并没有这一下,言语形容它,言不尽意),身心放下,空掉了。有的是到了前念已...

【回向文】是什么?与回向偈的区别是什么?

【回向文】是什么?与回向偈的区别是什么?

回向文是什么?  回向文,是指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与回向偈的区别在于字数的不同,每句字数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叫“回向文”。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趋向”,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附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附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经常生气 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 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学愚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

达观法师:隨缘自在 第二章 人生智慧

达观法师:隨缘自在 第二章 人生智慧

隨缘自在 第二章 人生智慧 《一心只读圣贤书》 无知让我来世上 又在世上添无知年少不识愁滋味 年长才晓愁更愁早年有梦登云梯 直入岭上悟空亡壮时欲要平稳过 人事...

宣化上人:如何打坐参禅

宣化上人:如何打坐参禅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著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