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就千万不要和烂事纠缠

  有一年,我和老板在珠海过关去澳门的时候,被一个乞丐扯住了。乞丐身强力壮,一副不给钱不让你走的样子。那个时候我23岁,年轻气盛,顿时非常气愤,和他倔住了。我当时的态度是:你这是抢钱还是乞讨?你还这么年轻,不知道自己去赚钱啊?就算你扯住了我,我也不会给你钱!

  而老板却马上从皮夹里掏出10元给了他,带着我匆匆离开。路上老板对我说:“和他纠缠下去,客户还在澳门等着我们,耽误了时间怎么办?你以后要记住一句话:想做大事的人从来不会在烂事上面纠缠!”

  公司有个女孩,长得高挑漂亮,口才和能力都不错,她和副总的关系处得比较好。但公司很多人大都不喜欢这个女孩,尤其是女性。那个时候流言四起,有人说她勾搭副总,企图获得职务晋升。她和副总的八卦成了他们那一帮人私下同事聚会、闲谈,最重要的谈资。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外出,聊天的时候,我忍不住点了她一下:“你知不知道现在公司都在传你和副总的绯闻,你要不要避讳或者澄清一下?”她却对我付之一笑,说:“没事,身正不怕影子歪,我现在真的特别忙,没有闲工夫去扯这些烂事。”后来,她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嚼舌根子的人。

  和她接触之后,我发现她真的是很忙,上班的时候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为了业绩非常拼,PPT美得像画卷一样,数据也都非常翔实。下班的时候,她不是上英语补习班、考职称,就是在健身房,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而那些喜欢嚼舌根子的人貌似都闲得蛋疼,不仅工作做得差劲,而且没事就喜欢聚到一起聊别人的八卦和隐私。

  一年后,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副总结婚了,新娘不是她,而她也新交了男朋友,她和副总的绯闻不攻自破,那些散布谣言的人,被啪啪打脸。两个月后,更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公司提升了那个女孩的职务,成为了那些嚼舌根子人的顶头上司。提升的理由也简单粗暴,因为她一个人的业绩是那一批人总和的一倍。这个时候,那些之前嚼舌根子的人,纷纷掉转枪头,一个劲地拍她马屁。

省思:

  记得之前听过的一句话:离太闲的人远一点。深以为然。闲人要是只是清闲就好了,他们还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不然他们的世界就没有一点趣味了。斗赢了一堆闲人,你有什么成就可言?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看一个人的价值,去看他的对手就行了。我不是不想和你斗,而是你不值得让我斗,我不屑于和你斗!

  烂事之所以烂,是因为你越在乎它,它越烂,让你跟着它一起烂,永远陷在里面。即便最后你搞赢了它,你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一去不复返,非常不值得。

  周国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为什么成功的人会在小事上面认怂。其实并不是成功的人懦弱无能,而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值钱。去和小事纠缠的功夫已经失去大把赚钱的机会,他们不过是理性平衡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欲成大事的人,必须将精力集中起来,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不在烂事上纠缠,是一种处世哲学,它还适用在很多方面。你陷在一段不幸的婚姻里,你要想的不应该是怎么和渣男撕逼,怎么报复他和小三的那点烂事。你应该想的是怎么快速离开渣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过好往后的生活。

  你现有的圈子里面,都是一群负能量爆棚,喜欢诋毁、攻击别人的人。你要想的不是如何打败他们,你应该加快你的脚步,脱离这个圈子,进阶到一个更高级的、充满正能量的圈子。

  人生苦短,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你想要收获一个丰盛美满的人生,就千万不要和烂事去纠缠!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  出家之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

 裸人国的故事

裸人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兄弟各自办了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的风俗习惯与我们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可实在不容易啊!...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话说南海普陀山

佛教故事:话说南海普陀山

  普陀,又写作“普陀洛迦”、“补陀洛迦”、“补怛洛迦”、“普陀罗伽”,其实都是梵语音译之异名,用汉语意译过来,即是“美丽的小白花(华)”。或“观世音净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日:“……兰山摇动...

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