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时候,默念这三句话,​对自己

“贪嗔痴”是佛法修行的三毒,我们之所以是凡夫,就是离不开这三毒的侵害,使我们在无明中游荡,找不到通往解脱的道路。说到人的脾气问题,恐怕每一个人都深受其害,即使是性格再好的人,如果他人或外在环境刺激到了你的临界点,你也会忍不住大动肝火,非要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常人认为这是人的度量问题,气量小的人特别容易发火,只要生活中遇到任何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发脾气,度量大的人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什么时候该发,什么时候不该发,也会自己掌控一个度,佛法告诉我们修心的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去除“嗔怒”的恶习,如果你对凡事都能做到忍辱,修行功夫就可见一斑了。

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想要生气时,不妨在心中默念以下的三句话,对自己将大有裨益。

第一句话:算了吧

我们凡人想要生气的第一反应就是,别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别人犯了错,影响了自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等等,总之,我们的心都是向外看的,我们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发火,这都是别人惹的祸。

这时,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是个凡人啊,不可能把事做得这么完美,把话说得这么圆满,有的时候自己不是也会这样说,这样做吗?如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其实根本也不算什么大事。在心里告诉自己:“算了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和别人过不去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何必非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第二句话:都是我的错

宽恕了别人的错误之后,接下来就是反省自己了。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因为一件事情双方发生了矛盾,往往双方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而不单单是某一方的错误。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时刻反省自己,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规范。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通过生气,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静下心来加以反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切根源还是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你跟小人计较,你难道不是小人吗?你跟文化层次低,见识短浅的人生气,你自己的素质又有多高呢?所以,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我的错!”

第三句话:一切都是假象

最后,我们站在佛法的制高点来探讨人的嗔怒问题,凡事容易嗔怒,都说明我们对其产生了执着。《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变化不定的,都是虚幻不实的,也许你当时认为这件事情很严重,无论如何都过不了这个坎,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才行。

可是一旦过了那个时间,有可能过了一天,过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我们再来看它的时候,它还算得上什么呢?也许自己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当时的是与非,对与错还有这么重要吗?所以,凡事一定告诉自己不要着相。心里默念:“一切都是假象。”何必如此执着呢?这样活着自己多累,身边的人也跟着有多累啊!凡事没有什么过得去,过不去的,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力荐)斩断一切情欲、外遇、桃花劫,避开感情业

(力荐)斩断一切情欲、外遇、桃花劫,避开感情业

     在此讲里,专门探讨人的感情世界和婚姻的吉凶祸福,是我多年来很想讲的作品。毕竟,我们罪业不重,不会生于娑婆世界。我们之所以...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学愚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

邪淫堕胎之果报二则

邪淫堕胎之果报二则

(一)作为一个女人,由于福报浅,我情感遭遇一直不顺。大学时,出于好奇,有了男友。其实并不爱他。然后,同样出于好奇 ,我们初尝了禁果。这一下,带来了后面很...

放生精进,持戒精严师兄得福报的实例

放生精进,持戒精严师兄得福报的实例

师兄们看到了许多守不好戒,削福削禄削功名,感招不如意、不贞良眷属的沉痛忏悔。但广献师兄从正面说明了守好戒、多放生、多积福必感招好的果报是真实不虚的。这个师兄是北京...

宽见法师: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

宽见法师: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 多“捡宝贝” 加强熏习 选好环境——宽见法师答居士问 2011年2月27日于天开寺客堂 (弟子根据录音整理) 居士:师父您好!我的疑心一直...

独尊湛现:不要把“随缘”当成马马虎虎

独尊湛现:不要把“随缘”当成马马虎虎

阿弥陀佛,大家好。学佛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大家能够对自心的觉悟。觉悟什么?我们凡夫处于迷茫的状态中,对尘世间的事相,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这种种的名相所困,不能自拔。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