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暗示:警觉的智慧提醒

暗示:警觉的智慧提醒

我在长篇传记《无死的金刚心》中专门讲过对治分别心的办法,下面选录一些内容:

第一种是暗示法。

你要暗示自己,这是分别心,分别心是修道最大的障碍,是不可以生起的。你就安住在湛然之境中,观察那生起的分别心。当你观察它、思维它,并暗示自己不该生起它的时候,那分别心便会像艳阳下的霜花儿那样消失了。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分别心,它的本质仍然是无常的,仍然是归于空性的。当你用智慧观照它时,就会发现它是了不可得的。

你就在这样的定境之中,不要动摇。身不动摇,心也别动摇。你要不思过去,不念未来,安住于当下,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将世俗的痕迹存留在心中。对任何事物,也不要起分别之想,不要有任何希望,也不要有任何怀疑,更不要有任何欲望。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不要有任何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不是消极的吗?不是这样的。希望代表了对未来的某种欲望,代表了你对结果的执著。为什么有的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是因为希望的程度越高就越是执著于结果,一旦结果与预想不符,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

但要记住,我所说的这种状态不是昏沉,也不是无记,不是什么都没有。你不要堕入顽空,那种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正定不是昏迷,不是冬眠,不是无记无念的顽空。你系念于此,不动不摇,但同时,你又要生起另一种智慧,来观察你自己是否如法,是否昏沉,是否散乱,是不是有了杂念,你的心是不是开始摇动。你的观察之心要像空中发现猎物的鹰隼一样,心的每一个变化都不要放过。你要跟踪它,监督它,观照它。

不过,你要注意那观察的度,就是说,你的观察之眼不要过于强势,不要伤害你那止寂的心。当你的观察之眼过于强势时,你的止寂之心就可能动摇。二者的关系很是微妙,过犹不及。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它很像弦乐器上的那根弦,太紧了,有可能断;过松了,却弹不出音。你要时时提起那智慧观照的正念。什么正念?便是明白世上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虚幻无常,分分秒秒地改变着,你无须执著。

当然,相对于止,那观也是分别心的一种,它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刚开始禅修时,不能没有这个分别心,就像你在真正证悟之前不能不给自己树立一个善恶的标准一样。因为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正念,它像看家护院的镖师一样,为的是防止盗贼的进入。你要善于动用这个正念,用它来消灭其他的不速之客,出现一个,消灭一个,久久成习,那些纷纷而至的细分别心就渐渐少了。跟咆哮的大海终究会平息一样,你的妄念会越来越少,最后,你的自心以及它对外部世界的观照就融为一体,达到了止观双运,你就会观中有止,止中有观,亦观亦止,亦止亦观。最后,你就连那正念也不再执著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昭慧法师:生命勇者的最后一程——敬悼慧英师父

昭慧法师:生命勇者的最后一程——敬悼慧英师父

生命勇者的最后一程——敬悼慧英师父 释昭慧 性广法师令慈,学团师生所尊敬的慧英师父,已于九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凌晨二时四十五分,在慈济医院新店分院心莲病房正念分...

吕革令博士谈有关癌症康复问题

吕革令博士谈有关癌症康复问题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务于公卖局台北啤酒厂的张先生,参加该啤酒厂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深造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及格。但在出国前经某公立医院体检发现,罹患有像孩拳头大小的肺...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五无间地狱的罪,这五种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都是五无间。五种,实际上五种说一桩事情,说造这种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他有五种状况。第一个...

道证法师:只要有一个人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本人就

道证法师:只要有一个人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本人就

对'佛’这一方面来讲,毫无疑问的,永远都是至诚要接引、救度众生,佛不论是对哪一个人,哪一个众生,都没有'不接引’的心,只要众生愿意接受,佛就愿意接...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作者:学愚 (续前) 布施:慈悲的实践 佛教的慈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践成为佛教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如果说慈悲是大...

妙华法师: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妙华法师: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 妙华法师 按营员对佛法的认知水平和我自己的身份来说,我应该给各位讲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或者是佛教的十二缘起,但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