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觉照无常智慧生 1.认识无常 声闻乘的人,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常常强调无常。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进入佛法之门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无常。佛陀由四门看到老、病、死和出家沙门这四种人,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真正了解到了无常。 在佛道的修学上,我们能不能起步、起好步、踏上步,关键就是对无常的观照和认识。我们能够认识到无常的特点、无常的作用以及它的规律,才不会执著,不会迷失于自己的欲望。唯有真正了解到无常 ——世间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才会下工夫去克服,去对治自己内在对欲望的追逐心理,才不会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心里。反过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心安在佛法上,让佛法的种子不断在自己内心深处扎根、发芽,起到种子的作用。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无常,让无常这个法能够在自己的心里现起、产生作用,就容易对治自己的昏沉、散乱、失念、不正知。 无常,不是说它是一种我们没有办法的、逃脱不掉的规律,而是可以让我们来改变、来主导这种规律。因为是无常的,所以它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人生,我们该如何着眼,该如何下手?这是我们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把整个人生看得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觉得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所以不着急去用功,不着急修行,不着急学习佛法,我们就容易把时间浪费掉,就容易散乱,容易起烦恼,内心里面就容易产生种种的问题。如果我们内心能够现起无常,内心就不会很在意外在的种种成就、外在的种种虚假的现状。因为我们能够有无常的心理,就会念兹在兹,佛法永远在心头,大到宇宙,小到个人的生命、个人每一个心念,都是无常。 2.让佛法与生命交融 我们培养善法欲能够对治自己的私欲,我们体会无常能够对治自己的贪欲。一个人如果不会在善法欲和无常上面下工夫、去着力的话,那么他就会有很多的、很强的贪欲,欲望很多、很广泛,比如说喜欢好的衣服、好的手表、好的汽车、好的房子、好的待遇等。我们一生可能就会在这方面去追求,我们天天内心里面想的都是这些东西,自然而然我们的散乱心就会很严重。 只要我们在家里好好孝顺父母,好好与兄弟姐妹相处,在单位里边好好工作,尽职尽责、敬业,自然而然我们会有成就的,自然而然我们会得到单位、家庭、社会的承认和肯定。我们没有必要把心思转化到追逐欲望、满足欲望这样一条错误的路上。更何况,我们追逐欲望,常常也会感到疲劳、疲乏,因为我们追逐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满足。不满足,内心里面就会有失落感,内心里面就会有矛盾、有痛苦、身心疲乏等。身心疲乏就会引起昏沉、深重的睡眠。 如果我们有无常的心,对无常这个法类能够有很深的体会,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死了,自然而然就会思考:我死了以后要带走什么?我死了以后能够带走什么东西?这是以死念,根治自己内心愚痴的表现、没有佛法的表现、没有无常心的表现。如果内心有无常,自然而然就会现起智慧,保持觉醒,不会被个人的烦恼欲望所迷惑,内心清明,就与佛法相应。 刚才谈了,这么多欲望对个人修学佛法的影响、危害,善法欲、无常对自己修习佛法的作用和帮助,以及它能够对治自己的贪欲。我们作为人,具足暇满,又能够听到佛法,就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人身,修行用功,让自己的后世越来越好,一生比一生好,最后圆满佛果。自己的心思如果不是用在修学佛法这条路上,而是用在造作世间种种恶业上,虽然拥有了人身,也听到了佛法,依然会堕落,甚至下地狱、变畜生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们遇到了佛法,不等于万无一失。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是自己生命当中最需要的部分,是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今生今世最不可偏离的 ,我们才会老老实实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生命的一切去信仰、去实践。自然而然,佛法就能够同自己的身心、生命交融。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代表佛法,就会体现佛法的精神。 以此勉励大家!
相关文章
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儒家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就是你指责自己的过恶,你不要老是攻击...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就只剩归途。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世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好好善待,总是忙于自己的生...
1.随缘就自在,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2.莲池大师教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攀缘,决定...
「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 ——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佛教界当前未来的援助之道 释昭慧 弘誓学院教师、关怀生命协会理事长 前言 全球的动物,可依其生物性特徵而做...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二 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也是整个净土教法的核心,就是说净土教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收摄在这一条愿力里面,它也叫做总持。因此我们学习净...
作者:百度百家号国学杂谈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人心很单纯,很善良,不管谁家来了乞丐,都会给人家做点吃的,宁可自己吃不饱。那时候的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