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其祯居士: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

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三)

第311期明觉 文:关其祯

我由一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转为相信生死轮回的佛教徒,除一些因果法则的逻辑分析外,几乎全因起信於释迦牟尼佛──觉行圆满的圣者。我自皈依佛后,佛教已不是留於理论的哲学,而且是重於实践的宗教,尤其是解决生死问题。佛教强调解行并重,但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仍倾向理性化,采取「知而后行」的态度面对佛教。我相信智慧能断惑除障,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年少气盛的我,从没有意识到生死无常的迫切性,也没有将自己的生死大事放在日程表上。

初读《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我研读的第一部佛经。此是经中之王,我一向爱走捷径,希望以最短时间,从中得到最究竟的、甚深微妙的佛法。此经告诉我,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但是什么是佛的知见,如何得入佛的境界等等,我一无所知,毫无头绪,因为释尊说:佛的知见是不可说的,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那么,释尊所说的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岂不是说了等於没有说!?我又一次硬将此「释尊出世本怀文」储存脑海里,先起信而后求解。

此外,我透过此经,体会到另一重要的佛教道理──一切法皆「方便」说,而真实的佛法是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的,所以,五乘佛法,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皆是权宜善巧、方便法门,不可执为实,一切法门最终会归入「真实」的一佛乘。「五乘归一」的思想令我完全开放自己,包容和接受任何宗教和各种法门,因为「法无高下,应机者最」。同时,我不会偏执任何一法为真实,因总有一天要舍离一切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个「破法执」的思想,极有助於我日后接受和理解净土法门的「回向发愿心」。

悟入佛的知见,即是往生极乐世界

读完《妙法莲华经》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於「三界火宅」的譬喻。我得悉所处的世界是「三界火宅」,人心凶险,国土危脆,佛陀要千方百计使我们出离三界生死。那时候,我知道要遵从佛陀的教化,期望凭自力修福修慧,努力去解决生死大事。

在《妙法莲华经》,释迦牟尼佛劝勉弟子们回小向大,即要发菩提心,自度度他、自利利他,才能圆成佛道。我知道大乘菩萨教是最究竟解脱的成佛之路。自此以后,我涉猎其他大乘经典,如《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也曾到过各地很多佛堂寺院,参访不少高僧大德,多年来,尝试各种修习各种行持工夫,如念佛、坐禅、诵经、拜忏、持戒、持咒等,但我总觉得自己未能全情投入,回想起来,恐怕是受此「一切法皆方便说」的思想影响。在得着方面,乏善可陈,真是惭愧!

有一次,我读《无量寿经》──正说弥陀净土法门的主要经典,其中有一段文,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我猛然想起释尊在《妙法莲华经》说的诸佛出世因缘,两者合并起来,我即意会到所谓「悟入佛的知见」,正是进入「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土,是弥陀之家,如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

净土宗祖师劝信时,常说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难道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实之利」,就是信靠阿弥陀佛。我开始在出离三界生死问题上,隐约见到一点曙光。

学佛是真为生死

近年来,回想二十多年的学佛日子里,自己再问自己:究竟自己为什么学佛,学佛为了什么?为了开心──确比前开心些,但仍有不少苦恼!?为求智慧──应比前明了一点道理,但妄想分别还多呢!?为了心安──似乎比前心易静下来,但对境仍然生迷!?为求明心见性──仍懵然不知自性真心在何方?

年已花甲,我忽然间脑里再闪出一个根本的、切身的重大命题──生死是诸苦的根本,我有没有把握好下一世的生命的趣向呢?我既信轮回,更明白人会必死无疑,只是不知何时死,怎样死。我今生作为佛弟子,虽遇佛缘,得闻妙法,倘若偶一不慎,再堕三途,岂不是白走一趟!想到这里,心中歉疚惭愧之余,还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我要下定决心,重拾整顿所学所修,尤其是净土法门,希望找出个中玄机,并可以认真地实践修行,好好地把握生死大事,找一个法门可以在今生今世之内,能够百分之百了脱生死,永远不再轮回!

以我所知,佛教的生死观殊不简单,涉及有两种生死,即分段生死 (色身不受生死) 和变易生死 (心识亦无生无灭)。前者是断88品见惑和断81品思惑,破我执,证人空我空,即小乘的阿罗汉果,或大乘的七信位菩萨,才能证入有余涅槃,即了「分段生死」。环顾现今末法恶世的芸芸众生,能自断「分段生死」者有几许,能教他人断「分段生死」者恐近乎零!「变易生死」方面,更不用说下去!真的要了脱生死,谈何容易!此路太艰难、太遥远、太困苦,不好走啊!我身处此三界火宅,若欲今生世了生脱死,未来世不再堕三恶道,岂不是绝望吗?释迦世尊,我该怎么办!?

但我相信释迦牟尼佛出兴於世,绝不会舍我等水深火热的众生而不顾,我深信他会大发慈悲,指点我们一条生路,惠以真实之利。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一线生机,绝处逢生!我又想起:为什么过去的高僧大德及各宗祖师们都在晚年导归净土呢?既然自己未能契入其他大乘法门,如禅宗、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等,为何我不选取看似简单,难信易行的净土法门呢?为了殷重地解决生死大事,我最后锁定净土宗为我修持的法门,我要「一门深入」,誓入「净土」。

点我:

相关文章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三回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三回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夜神在暗现日月  险道处作桥梁路  得破暗光明法门  证无心入欢喜地  迦毗罗城,是佛的诞生地,很多佛都在那里诞生。所以那里日夜有善神守护。虽然人们行善,但是人总是苦,有忧悲苦恼,还是需要善神...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5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5

  民国江邦济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是安徽婺源江湾,江易园居士的父亲。江邦济,秉性仁孝,幼年失了父亲,母亲詹氏,抚养严格,时常有责备,但都喜笑承受。天生好学,博通经史,诲人不倦,宽容好布施。...

净慧法师: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净慧法师: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净慧 (2011年7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授课老师、各位营员:  大家上午好!  生活禅夏令营这...

【天人】什么是天人?天人修行吗?

【天人】什么是天人?天人修行吗?

天人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天人,又称天众,音译为提婆,指住在天界的有情众生。天道为轮回中的六道之一,天界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业者,死后将生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