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法师:用心

心生万法,但心猿意马,确实不好掌控。所以,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目的只在说明如何降服心,如何用心、识心而已,让我们做自己心的主人。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个“心”就是佛心、真心。“无寸土”就是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的意思。“无寸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明白了缘起性空,无住生心的道理。若识得心则一真法界现前,就是极乐的生活;若不认识自己的心则十法界现前,就是恶道的生活。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中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迷悟只在一念间。会用心的人,以清净的不执着的心,认识此心只需一个念头的时间,或几年时间就大彻大悟、转凡成圣了,有的人不会用心,用了一辈子或无量劫的时间,还是在转迷成迷,不得其门而入,无有出头之日。

因此,佛陀慈悲,不忍众生苦,千经万论专教我们如何“用心”而已,只要我们抓经时间多听经闻教,就能断疑生信,进而绝相超宗,自然就会用心了。会用心者用心易,不会用心者用心就难些。对于解决这个生死大事,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真的重视了,就只仅仅将我们平时起早贪黑地为生活奔波,为追求名闻利养而费劲脑汁,为满足五欲六尘的欲望追求而身心疲惫的心思和时间与精力,最多用上十分之一,成佛也尚有余地了。可见,只要我们重视“用心”,“会用心”就很容易了。

更何况修行一天到晚在禅堂、念佛堂能修行,在工作中、生活中同样也能修行。修行的方法讲究的是随缘,总的原则就是无论在何处何时,只要心理面“用心”者,这就是在用功修功德,就是在道场之中。这么一来,为生活忙碌,无暇修心的人,也就不受时间不够的困扰了。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三祖僧璨大师说:“至道无难”,修行佛道是不难的。信心坚固,无事不办,要学会“用心”,信心很重要。

 

点我:

相关文章

【四圣谛】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圣谛释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

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后,建议佛陀说:“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

改造命运要从孝顺、戒淫、读经开始

改造命运要从孝顺、戒淫、读经开始

多数人沿着这样的路子一路走来,小时候懵懵懂懂、青少年在读书、毕业后工作、买房结婚、再生育自己的子女。历史的看,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命运的外在表现。好的命运,体现在上述...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