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

〇 我们要以佛菩萨的智慧和禅的境界,懂得人的自私是一种罪恶。多少家庭的破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自私,夫妻都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造成伤害对方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私,我们人只有为众生活着,只有注重人生的道德,才会得到解脱。

〇 家和万事兴,黄土变成金,家事无对错,只有种因果。我们学佛人知因懂果、善待因缘,要记住,家里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自私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那是法院。

〇 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但是帮助却是真心的。就像我们家庭一样,偶然地不当心说了一句伤害对方的话,那是无意的,而真正的是他一直为这个家在操持着、在帮助着我们。所以学佛人应该忘记别人对你的无心伤害,铭记别人对你的那些真心帮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好朋友。

〇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要好的朋友之间都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一个陌路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仰望着星空,总会想到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友情的深浅那是铭记在心中的感情,能够原谅别人的缺点,那就是因为你拥有了无私的慈悲心。

〇 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意识中只留下别人的缺点,无疑就在你的心中放上了对别人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伤害;把别人的优点放在心中,那会让你的心产生无限的光明。我们拥有共同的佛缘,我们的心和心就会相应,无需任何语言,因为慈悲就像光明一样,把我们的心融为一体。

〇 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你才是一个圣人,宽容别人,对自己也是一种境界的提高。

〇 人生就像做梦一样,岁月如梭。有一首打油诗说道:“十七十八,嘻嘻哈哈,玩得披头散发;二十七二十八,青年已过,才想起立志奋发;三十七三十八,结婚成家,见钱就挖;四十七四十八,生活混杂,被老婆赶走离家,还觉得一个人意气风发;五十七五十八,退休回家,鞋无人擦;六十七六十八,记忆衰退,痴呆病发;七十七七十八,浑身是病,人间蒸发。”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来到人间,我们没带来一切,所以我们也不会带走一切。放下执着,修行人生,会让你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不贪不求,那是真轻松;不烦不恨,是心放松;念经救人,是一棵不老松。

〇 学佛人不贪过去,慈悲才能永恒,只有自我修心的人,才会拥有永远属于自己的本性和良心。

〇 要是火柴把你的衣服点着了,那你也不要难过,你要觉得庆幸,感谢菩萨,多亏烧的是衣服,而不是你的房子;如果你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请你不要脸色难看,并且要喜洋洋地接待他,因为你心里要感谢幸亏来的不是讨债的;要是你的手指头被扎了一根刺,那你也要庆幸,菩萨保佑,多亏这根刺没有扎在你的眼睛里。你该感谢,这辈子你不是拉长途板车的马,不是受苦受难的牛,不是一只猪或驴,这辈子没有投狗,你不是残废。你要学会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警察在你的面前,更没有被投进监狱。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遥远的郊外,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那些荒凉的地方,难道你不会感觉有一些幸福吗?

〇 如果你有一颗牙齿痛了,那你就应该想到你还是幸运的,如果满口牙都痛起来,那就要你的命了。要是你还能行走、看书、听经,那你就要感恩,想想有多少聋哑人、盲人和不能走路的残疾人。每天我们感恩还来不及呢,哪来的烦恼和痛苦啊!烦恼起源于贪心,痛苦来源于不知足。凡事都要往好的地方去想,尽快地接受你无力改变的事实,你的生活就会欢快愉悦。希望我们每一位佛友、每一个众生,同样非常烦恼和悲苦地活一天,还不如每一天高高兴兴地去消除烦恼,迎接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点我:

相关文章

净慧法师: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五讲

净慧法师: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五讲

第五讲 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9年12月5日晚) 各位善知识: 关于禅修,在古代是讲究如何在日用中落实,在日用中转化自己的习性,开发自己本有的智...

他小孩说,看到家里奇奇怪怪的人很多

他小孩说,看到家里奇奇怪怪的人很多

1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朋友的小孩,大概才二、三岁就会说话了。他给他家里人说,家里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有红色的面孔、有绿色的面孔、有白色的面孔,说好多好多。他问我这...

星云大师:维护生命尊严,积极护生

星云大师:维护生命尊严,积极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

独尊湛现:不要把“随缘”当成马马虎虎

独尊湛现:不要把“随缘”当成马马虎虎

阿弥陀佛,大家好。学佛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大家能够对自心的觉悟。觉悟什么?我们凡夫处于迷茫的状态中,对尘世间的事相,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这种种的名相所困,不能自拔。认...

黄念祖: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这个

黄念祖: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这个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我们念佛的人要在这四种威仪之中端正身心庄重严整。“三业”,是身口意,都清净无染。“坚守重戒勿少...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