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

〇 我们要以佛菩萨的智慧和禅的境界,懂得人的自私是一种罪恶。多少家庭的破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自私,夫妻都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造成伤害对方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私,我们人只有为众生活着,只有注重人生的道德,才会得到解脱。

〇 家和万事兴,黄土变成金,家事无对错,只有种因果。我们学佛人知因懂果、善待因缘,要记住,家里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自私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那是法院。

〇 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但是帮助却是真心的。就像我们家庭一样,偶然地不当心说了一句伤害对方的话,那是无意的,而真正的是他一直为这个家在操持着、在帮助着我们。所以学佛人应该忘记别人对你的无心伤害,铭记别人对你的那些真心帮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好朋友。

〇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要好的朋友之间都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一个陌路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仰望着星空,总会想到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友情的深浅那是铭记在心中的感情,能够原谅别人的缺点,那就是因为你拥有了无私的慈悲心。

〇 做人要学会包容,宽容别人,才能圆融自己。意识中只留下别人的缺点,无疑就在你的心中放上了对别人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伤害;把别人的优点放在心中,那会让你的心产生无限的光明。我们拥有共同的佛缘,我们的心和心就会相应,无需任何语言,因为慈悲就像光明一样,把我们的心融为一体。

〇 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你才是一个圣人,宽容别人,对自己也是一种境界的提高。

〇 人生就像做梦一样,岁月如梭。有一首打油诗说道:“十七十八,嘻嘻哈哈,玩得披头散发;二十七二十八,青年已过,才想起立志奋发;三十七三十八,结婚成家,见钱就挖;四十七四十八,生活混杂,被老婆赶走离家,还觉得一个人意气风发;五十七五十八,退休回家,鞋无人擦;六十七六十八,记忆衰退,痴呆病发;七十七七十八,浑身是病,人间蒸发。”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来到人间,我们没带来一切,所以我们也不会带走一切。放下执着,修行人生,会让你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不贪不求,那是真轻松;不烦不恨,是心放松;念经救人,是一棵不老松。

〇 学佛人不贪过去,慈悲才能永恒,只有自我修心的人,才会拥有永远属于自己的本性和良心。

〇 要是火柴把你的衣服点着了,那你也不要难过,你要觉得庆幸,感谢菩萨,多亏烧的是衣服,而不是你的房子;如果你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请你不要脸色难看,并且要喜洋洋地接待他,因为你心里要感谢幸亏来的不是讨债的;要是你的手指头被扎了一根刺,那你也要庆幸,菩萨保佑,多亏这根刺没有扎在你的眼睛里。你该感谢,这辈子你不是拉长途板车的马,不是受苦受难的牛,不是一只猪或驴,这辈子没有投狗,你不是残废。你要学会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警察在你的面前,更没有被投进监狱。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遥远的郊外,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那些荒凉的地方,难道你不会感觉有一些幸福吗?

〇 如果你有一颗牙齿痛了,那你就应该想到你还是幸运的,如果满口牙都痛起来,那就要你的命了。要是你还能行走、看书、听经,那你就要感恩,想想有多少聋哑人、盲人和不能走路的残疾人。每天我们感恩还来不及呢,哪来的烦恼和痛苦啊!烦恼起源于贪心,痛苦来源于不知足。凡事都要往好的地方去想,尽快地接受你无力改变的事实,你的生活就会欢快愉悦。希望我们每一位佛友、每一个众生,同样非常烦恼和悲苦地活一天,还不如每一天高高兴兴地去消除烦恼,迎接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三想破瓦法详解及中阴界介绍

达真堪布:三想破瓦法详解及中阴界介绍

【大圆满龙钦心髓往生法】 3、三想破瓦法详解及中阴界介绍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舍利弗在佛陀住世期间,已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上座大德。在他的周围自然聚集了很多弟子。本经中记述说“有舍利弗弟子,服药已,寻...

弥勒佛的传奇故事

弥勒佛的传奇故事

  弥勒佛传奇  千百年来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的传奇在这悠悠天地间诉说着人世的苍茫和美丽,穿越着千年僧寺的悠悠钟声,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古老的传承。  弥勒,为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

宏满法师:人生需要宽容社会才有和谐

宏满法师:人生需要宽容社会才有和谐

一、包容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不知不觉学佛三十年了,然而感觉到学佛成就微不足道,惭愧之余,不禁彷徨,道业何在?德行微薄,何能度众生呢?佛教的...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