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把心止在阿弥陀佛的两重利益

《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讲的,我们要常常温习这一句话,别忘记了,「制心一处」,就是止。它起作用就是观,那个观是什么?「无事不办」。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我们怎么落实?我们把心止在阿弥陀佛上,这个可了不起。为什么?止在阿弥陀佛上,不但我们自性会用得正,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两重利益。止在别的地方是一重利益,止在阿弥陀佛上,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把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前面已经详细报告过。止於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受用。

世间人,心为什么那么乱?他也制心一处,他制心在哪一处?名利,名利是两处。名里头又有好多处,利里头又有好多处,所以他的心是散乱的,他不是真正的一处。绝大多数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把心放在赚钱上,赚钱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乱了。

钱能不能赚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报。命里有,决定能赚到;命里没有,想再多方法都赚不到,你说冤不冤枉?命里有,何必去想它?到时候不就自己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都赚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满足你现前的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终之后,一样都带不去,全是假的。

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将来到极乐世界,这个经里头所讲的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你看那里多殊胜,那多圆满,你什么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还多,到那里你才明白,没到那里你不知道,佛也不说,说了你不懂。

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原文】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而好色贪淫...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无缘者,无法度脱,无缘者难度。每一部经它含的内容、每一部经的内容,它给到我们的加持力,我们能得到解脱,各个经的因缘都不一样。 例如说我们听《华严经》...

弘一大师《改习惯》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槃无距离。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即心即佛弹指成。 若问祖师西来意,倾听恒河无生曲...

用「有情有义」的态度来温暖世间

用「有情有义」的态度来温暖世间

如果我们能从消极的推寻外觅到积极的躬身实践,从被动的接纳、企求到主动的付出、给予,天地之间,何处不是情义盎然? 多年前,我每至花莲弘法时,蒙县长吴国栋先生均列席听讲,表示支持,心中铭感无比,后来耳闻其...

星云大师:健康最重要

星云大师:健康最重要

人间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即使拥有财富、爱情、名位、权利等,于己又有何意义! 根据资料显示,人类死亡的原因,依序是: 第一、疾病:例如爱滋病、肺结核、肝癌、心脏病等,于今都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