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慧法师:降伏其心 念阿弥陀佛为正行

体慧长老 河北永清白塔寺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菩萨居士大家早安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为大家讲的都是你们要学的,是对你们有好处的,只要能听进去一句话,那你终身就会受用无穷,念阿弥陀佛为正行,这是修行的根本,心为根本,这是为什么呢?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心,阿弥陀佛叫我们念阿弥陀佛,早念阿弥陀佛,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原来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的念头死,念头即是无明,无明即是贪爱,贪爱即是贪、嗔、痴、慢、‘淫、我、慢’再搞清楚点,就是八万四千万亿的烦恼,佛法不离心,印光大师说:“一切佛法都是由心流露出来的,没有心哪能念阿弥陀佛,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不要让心迷失在贪、嗔、痴、慢、淫上”。而持戒就是断恶修善,渡一切众生,断自己的习气烦恼是最重要的,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好的念头要增长,坏的念头要打死,要断杀生、淫欲、妄语去修行是很不容易的,像我们有的居士有挂止静,但是你真的静了吗?修行其实可以用三句话语,修行说快乐也快乐,说简单也简单,贪就永远不会快乐平安,要守住自己的身口意,为什么有的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话,因为他念不了阿弥陀佛,不与别人讲话就会很痛苦,相随心转,喜欢讲话就会变成过多讲话的相貌,喜欢念佛就会变成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要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只要大家肯念佛,烦恼就能变菩提,凡人就能变圣人,生死就会变涅槃,所以受持八关斋戒再加上念佛,就有戒、定、慧,心要健康,不烦恼,唯有念阿弥陀佛,学佛即是要学智慧,有智慧才能不造恶业,佛陀只能渡两种人:

一、不造恶业的人
二、知过能改的人

上等人即智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要把心中的垃圾扫出去,这是学佛最应该做的三件事,真正的智者,不说事非,不听事非,不做事非,天下本无事,全部都是庸人自扰,学佛即是学君子之道,好好守住自己的身、口、意,持戒就是让我们平安、快乐、不伤害别人。

佛法即是戒法,戒法是从佛法中提出来的,佛法讲因果关系,所以好好受持八关斋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明白因果,深信因果,戒法中上等智慧的人即上上根的人,为不造恶业的人,慧仁法师也是修了好几世才变成今天的大法师,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修行是非常有善根跟福德、智慧的,修福又修慧,才能圆满成佛,

持八关斋戒要发三大愿:

一、修一切善
二、断除一切恶
三、度一切众生

这就是受持八关斋戒的目的,归为一句话即:摄心为戒。一切由心起,“至心一处、无事不为”。

何为凡夫?以贪爱、嗔恨、愚痴心的人就是凡夫,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

只要发一颗菩提心,就不是凡夫了,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即菩提心。佛法让我们身、口、意清净,佛法最圆满的即身心解脱,心不在贪,不在嗔,不在痴,就是解脱,经典也是戒律,‘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入三摩地(即贪嗔痴),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上品持戒的人即不造恶业的人,中品持戒的人即还会造恶业但知到忏悔的人,下品持戒的人虽造恶业但很简单忏悔,改不改另当别论。

《金刚经》中说“降伏其心”即降服那颗贪嗔痴的心,转化为菩提心,所谓六道即1天人2人,3阿修罗,4畜生,5恶鬼,6地狱,世界上只有两种人1为名,2为利,禅定也有讲两种人1无明(即贪嗔痴)2贪爱人,四口因缘法可得结论,杀去贪嗔痴就能了断烦恼,修得成佛,打佛七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不打佛七又没办法提升品位,受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保证得中品中生的果报,戒律的宗旨,戒心为戒,持戒又念佛是一体两用的,持戒既是念佛,一念觉悟既成佛,一念迷糊下地狱,佛文中因果很分明,曾经有一个小沙弥,听师父诵经,诵经过后,小沙弥对师父说,师父你颂的经好难听啊,像阿狗在叫,师父立即对沙弥说,快去忏悔,要不然堕畜生道,做五百世的阿狗,虽然他忏悔,但还是做了五百世的阿狗,所以讲话虽然不要钱,但要小心,不要当小沙弥哦。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5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5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5) ◎ 印海 著  此上,下品往生众生,得见弥勒,此是现前法益,同时亦于未来得见恒河沙无量诸佛,以值遇弥勒为最初因缘,由...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8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偈颂(38) 第三讲  ⒁ 果平法师 讲授   趣入诸劫趣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

这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宣化上人)

这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宣化上人)

这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一百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证果的阿罗汉。 在大丛林的庙上,出家人过堂吃...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月灯三昧经》 佛教十分重视「供养」,究竟供养有何功德利益?这首偈语告诉我们,常行供养,能够为自己种下成佛的善因。 供养的对象,不只限于佛法僧三宝...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一千多年来,禅净两家时而互相排斥,时而互相遵从的相互交错过程中,念佛人有时提倡参禅念佛,禅师们也有时主张念佛就是参禅,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宗派关系...

重新洗牌,一切都可以重来

重新洗牌,一切都可以重来

打麻将,一局结束了,要重新洗牌,才能继续下一局。人生,很多时候也要重新来过,才能走出人生的新局面。 前途,遇到障碍了,要重新找一条路来走;工作,做不下去了,要重新找一件事来做。田里的五谷长不好,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