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菩萨戒感言

菩萨戒感言
写在药师山本师佛法会之后

药师山紫云居士

又是一年的本师法会,每年都在此时期接受居士们受菩萨界的诚意,看到佛弟子皈依佛,真是欣喜万分。

菩萨戒是居士学佛的开端,代表居士学习佛菩萨的「心」的精神。由现在开始发愿以此修行要步入漫长的修行路,不是一般人想象受菩萨戒,立刻可以得一切福报,立刻得一切戒体,那需长时间滋养本心,内心不可着此福报。因此受戒时及受戒后,修行者的「心」及做事行为都需在佛菩萨教化下一天天改变,那受菩萨戒也才有意义。

若只是用戒律来禁止内心的不认同,毕竟是下策。但也总比没有规律仪轨要好。所以药师山依弘一大师所介绍菩萨戒的模板,来要求自己「心」的成长,愿能在菩萨道上漫长的时空下,顺利完成道业,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居士在佛前发愿「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这件大事,生生世世,愿力不失,如法修持,道业不退转,总有一日是可见菩提本心的。为了加强意识心的愿力入第八识的阿赖耶识内,只有不断发愿灌入愿力种子,并启发内心慈悲的种子,能从此由有量的慈悲学习到无量慈悲,当本心充满着慈悲善种,即证菩提,此段路程是需要长时期的修行及实作。

每当修行一段后,若慈悲「心」没有增长时,修行会告一段落,再也无法推进,此时期只有检视自己内心的问题,只有自行忏悔,变化自己重新再出发,所以在「大日经」中强调,即使登地菩萨也要修行,八地才能完全圆融各法而不会有错。更何况凡夫、行位、住位、回向位的修行者,对事情的看法更是南辕北辙,差距很大,那是无可厚非的。无量慈悲是由本心起的慈悲,那种慈悲的广大无量,是不可思议的。进入本心菩提,才能出菩提路,作更多利益众生之事。

「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有提到:娑婆世界是不好、不良之地,尤其是世间各行业中,为了生存而由内心引发出的贪、嗔、痴的业种,更是表露无遗。居士学佛后,面对种种的无奈,也会产生内心冲突及不平衡,但毕竟我们仍须有个较好的环境去培植内心的善种及慈悲,依笔者之见,此处应该是道场及家庭。

在道场佛菩萨怀中融入他的慈悲,学习他的慈悲,暂时放下世间烦人之事。在家中,无怨无悔的去「爱」你的亲人,学习「舍心」,由此训练成长后,再扩及工作地点,...更扩大到各道中。

由于心中「怨」「恨」「一切不平之事」少了以后,慈悲种也容易灌入心中,如此以后的修行旅途中,障碍会减少很多。若是带着「怨」「恨」想修行,那是缘木求鱼,终不可成。

道场中要礼佛、供佛,将佛视成自己的生生世世的导师或父母,所以要行礼恭敬,由内心发出最诚敬的心,像他们一样,以后也能服务大家,所以要身口意清净入门,而最后能达到本心清净、琉璃透明,再出菩提路,这连串的完成叫大圆满的修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条路,也是非常殊胜的课程,因此在菩萨戒时,要用五体投地的大礼拜行礼仪,要用大圆满的仪规,愿自己能好好的修行,能见本心、出菩提路,服务各道。

笔者在法会中念到「皈依佛,智慧无碍...皈依法,深入经藏...皈依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的语句,时时震撼我心,充满泪水。没有佛的教导,永远无法了解真正的智慧、真正的经典,并圆融各道。「皈依佛法僧」是指透过佛的教导或历代开悟的大师能找回自己的佛性,进而学习到佛的智能,圆融各道的方法,由此才了知每部经的真正涵意、目的、修行方法、次第、现象……等各种意义,这是需要修行来完成的。透过实修才能一步步地学习到,并不是只看佛经即可。尤其经书内有很多无为法的内涵,没有证入空性时,永远无法理解它的真意,这也是为什么每部经及每位大修行者都强调入空性的重要。

除此之外,出菩提路的行菩萨道更是漫长无期,只有凭着慈悲、信心及愿力,依靠佛的指导才能走得下去,不然每个关卡都会退失「菩提心」,那菩萨道也走不下去了,往后的课程也无法学到,所以不退失菩提心是很重要的事。在药师山学佛环境下增长慈悲心、不退失菩提心都是一个初入佛门的人要永记于内心,如此才能走入解脱门,再由此修习出菩提路的妙法。

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唯一增加「福」的一条路。我们经常提醒大家学佛要「福慧」双修,「慧」是指空慧,指由解脱门入空,但行菩萨道是结各道善缘,增加入空的资粮,使入空后行菩萨道更能得心应手。

药师山居士们学佛,在累生累世菩萨道上「发菩提心,不退失菩提心」是我们重要的信念,无怨无悔的善行善念透过修行注入第八识中,愿早日完成证菩提本心,早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受菩萨戒可以坚固行菩萨道的本愿,确实无虚,对受戒的佛弟子,笔者及我们山上的同修们会一起祝福他们。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果地上建立的,所以通体是大不可思议。也就使得这个法门在被众生接受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难信。 因为众生都是有我执的,都是有个人知见的。我们接纳一...

求地藏菩萨却「事与愿违」的背后

求地藏菩萨却「事与愿违」的背后

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有没有怀疑?一般的正常生活当中,你皈依三宝,你不怀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途当中,遇上不如意的事了;甚至于皈依三宝之后,比以前更不如意。...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但弥勒佛降生还要七亿个万年之久,在这期间内没有佛。我们生在这佛前佛后,也就是弥勒佛前,释迦...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对话星云大师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对话星云大师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星云大师:有一次,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禅师打赌,谁能够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只驴子。文偃禅师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

112岁老和尚惨遭棍棒毒打身体溃烂,神识出窍游

112岁老和尚惨遭棍棒毒打身体溃烂,神识出窍游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事。不管比高比低、比胜比败,一旦比较,一定会陷入痛苦中。 记得有一年,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的游泳比赛,有好几个国家的选手竞逐,结果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