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法会

关于法会

法会是由主事者恭请诸佛菩萨前来道场加持做佛事业,包括息灾、增益、敬爱或降服等。一个法会大多有特别的目的,依目的的不同,所恭请的佛菩萨也不同,例如:地藏法会、观音法会、本师法会或消除某灾变的法会等。几个重要知见在此提供给各位参考:是否法会参与的人多或僧众多就比较有用?答案是不一定如此。一个法会是否有功用,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参与法会者的共同愿力 

这是指参加法会的人,是否有共同想成就某事业的愿力?此中包括是否有「大修行成就者」想成就此佛事业。大成就者的心力强大,且有请到佛力加持的能力,能得其相助,则法会功用将转盛。

2. 参加法会之大众的渡生愿力是否清净? 

这是指与会大众要有单纯成就此佛事业之清净心,而不要夹带一些不好的心态,例如:为求名利或作秀等。清净愿力主要是使众生离苦得乐之愿力。此外,诚心求佛菩萨相助亦属清净愿力。

3. 所祈求成就对象的状况 

这包括祈求加佑对象的多少及其业障的大小等,例如:以1000人意识心所生的精神力量想要改变数十万人,那可能会很困难,但若有佛力相助,另当别论。

4. 能否得到佛菩萨或龙天謢法的相助? 

这一点应该是法会能否有效用的关键,很多人以为靠自己或多人的「心力」就可以,那是不对的,人的意识心不会有什么大作用。重点是能否以众人的诚心去感动佛菩萨之相助,此外,若有「大成就者」可以请到佛菩萨或謢法相助,那当然更有把握。因此,法会不是人多排场大就一定有效用。

5. 以什么心参加法会? 

法会中有供佛、礼佛、赞佛(如唱赞文)、念佛号、持咒、诵经乃至发愿等,一般经由这些过程,参与者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或金刚力的謢持,由此也许可以得到增加福报、消除业障及除魔障等利益,但参加法会者要以「恭敬心」和「信心」参与。一般在唱诵赞文时或念佛号的前几句(此时唱诵的速度较慢),参与者心中要起大恭敬心才好。发愿时,也要诚心才有用。此外,为了使参与者能专心不起杂念,开始念诵几句以后,持咒或念佛会快一些,参与者只要专心念诵即可。

有时在法会中,我们会把念经咒或佛号的功德回向给其他参与法会的各界众生,这时候我们要起慈悲心与信心,否则将得不到佛力的加持,如此有时可能会出现渡生的后遗症(即染到业障等)。此外,若到别的道场参加法会,尤其属超渡性质的法会,则一定要相信该道场的佛菩萨,否则也容易出现类似渡生的后遗症。

参加法会除了与众多佛菩萨及金刚护法结缘外,主事者的力量也会请求佛力,消除修行者一些比较深处的业障,此外,在法会中做渡生也可得到由佛力加持而来的福报,这些都不是在家自修可得者,尤其金刚力的护持,个人在家中修行很少能获得。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这次这个皇帝召见这个国师的时候,鱼朝恩在旁,他就向这个国师请教,他说:国师,什么是无明?无明从何起?何者是无明? 国师怎...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抛弃。 宋朝洪州云居宏觉道膺禅师训诫徒众说:你们既然出了家,就好像囚犯从牢狱释放出来...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如果明天我和世间的因缘就尽了,更是不能浪费时间去悲哀烦恼,我今天必须好好欢喜过一天,尽最大的心力念佛,把阿弥陀佛的电话打通就可以去极...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所以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一切六道众生在受生的时候都是淫为首的,断淫断生就不受生了。但是得有定功,要想出尘劳,出六道,先断淫。 【汝修三...

切勿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

切勿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识,喜其法门广大深妙,与其开示亲切高妙,遂捨净土而修其它法门,则不至徒有种了生死之因,决难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