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药师山紫虚居士 摘要: 一、佛教经典中没有「人间净土」与「人间佛教」 《佛说阿弥陀经》中有说:净土众生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试问有什么人有能力做到如此?以人间而言,「大同世界」的理想,包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如此简单的理想至今尚做不到,何况净土!主要原因是众生有各种无明业障之故,其他如乌托邦的理想,哪一样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说把人间的状况改善,这是可以的,是值得大家努力的,但妄说要建立人间净土,本人认为此语不太妥当。 至于「人间佛教」,好像是印顺导师等人所倡,他们认为由人界成佛比其他各界容易。这是对六道众生而言,但在人界与净土二者之间,何者容易成佛?就我所知,在净土比较容易。人间佛教实际内容本人不做任何批评,但对有些观念,本人在此必须提出不同观点,例如「人成则佛成」,若如此,那孔子是圣人,有什么人高过圣人?那孔子是佛吗?此外,何谓「人成」?「佛成」又是成什么佛?故这句话很容易使人误会。此外,《维摩诘经》所说「心净佛土净」,经上是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菩萨若心清净,其一切所行清净,则其『未来成佛时』所建立的净土也就清净。」此与人间净土意义不同。至于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离世觅菩提不可得」,只是告诉修行者,众生本具佛性,不必外求,此与「人间佛教」、「净土」也不相关。 本人在此主要是要说明,佛教徒一定要发爱心与行善,但发爱心与行善不一定就是佛教徒;本人之所以在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若把发爱心与行善当成佛教徒的目标,那有断人法身慧命的危险。例如今日的天主教,其爱心与行善堪称人间第一,但他们并不是佛教徒;今日有很多人以为行善之人皆为佛教徒,这是错误知见,本人在此不得不说! 二、发爱心与行善不一定是佛教徒 三、发爱心与行善值得鼓励,人也要惜福 附注: 感恩这位师兄来信,愿见闻者都能受益。里面个别地方稍做修改,以便保护师兄及其家人,但这一活生生的因果,当为仍在邪淫者中警醒!师兄您好:... 念佛现当二益讲义 念佛利益,真实无上,诸经广赞,依往生前后,可大分为二:一现世利益,二往生利益。现世利中,摄尽一切方便利益;往生利中,尽显无上真实大利。现世利... 比如说这个人造多了恶业的,我们不知道了,但是命运当中明天要生病,或者说明天要摔跤了,冤亲债主找来了。 就像我有一个弟子啊,他弟弟有阴阳眼,在英国很著名的大学里读书,打了个国际长途回来,跟他哥哥说:哥哥...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到,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是不是牵挂其它的事情?没有一刻跟这个佛号打成一片。 原来古人说这个心口不一:存心很坏,又装作修...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有叫你攻击人吗?连一个简单的我执都没办法降伏:我执就是对...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