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药师山紫虚居士

摘要:

佛教徒对发爱心与行善要如同吃饭,本该吃、要爱吃、要常吃、要以平常心吃,最重要的是:吃饭的人不一定就是佛教徒!

一、佛教经典中没有「人间净土」与「人间佛教」

人间净土应该是民初太虚大师等人所提倡,当时他们认为佛教徒只注意超渡等修行,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因此主张人间净土的观念,希望佛教徒多重视人间、多关心国家。这些观念当然没有问题,但与「净土」不可相提并论。在佛经中,要到「佛」才有能力建立净土,这是其不空如来藏中智种子成就之故。

《佛说阿弥陀经》中有说:净土众生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试问有什么人有能力做到如此?以人间而言,「大同世界」的理想,包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如此简单的理想至今尚做不到,何况净土!主要原因是众生有各种无明业障之故,其他如乌托邦的理想,哪一样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说把人间的状况改善,这是可以的,是值得大家努力的,但妄说要建立人间净土,本人认为此语不太妥当。

至于「人间佛教」,好像是印顺导师等人所倡,他们认为由人界成佛比其他各界容易。这是对六道众生而言,但在人界与净土二者之间,何者容易成佛?就我所知,在净土比较容易。人间佛教实际内容本人不做任何批评,但对有些观念,本人在此必须提出不同观点,例如「人成则佛成」,若如此,那孔子是圣人,有什么人高过圣人?那孔子是佛吗?此外,何谓「人成」?「佛成」又是成什么佛?故这句话很容易使人误会。此外,《维摩诘经》所说「心净佛土净」,经上是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菩萨若心清净,其一切所行清净,则其『未来成佛时』所建立的净土也就清净。」此与人间净土意义不同。至于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离世觅菩提不可得」,只是告诉修行者,众生本具佛性,不必外求,此与「人间佛教」、「净土」也不相关。

本人在此主要是要说明,佛教徒一定要发爱心与行善,但发爱心与行善不一定就是佛教徒;本人之所以在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若把发爱心与行善当成佛教徒的目标,那有断人法身慧命的危险。例如今日的天主教,其爱心与行善堪称人间第一,但他们并不是佛教徒;今日有很多人以为行善之人皆为佛教徒,这是错误知见,本人在此不得不说!

二、发爱心与行善不一定是佛教徒

佛教有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告诉我们,佛教徒除「去恶行善」之外,尚要「自净其意」,也就是要做智慧的修行,以悟不垢不净的本心。又例如萨迦派的道果法修行次第,依次为舍非福、破我执与破一切障,去恶行善也只是修行的初步;发爱心行善只是人天善法,是成佛所必需,但不是因此即可成佛。佛教的「佛」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必须「圆悟本具佛性」、必须「具足渡生各种神通能力」,甚至「能建立净土」,这不是只靠发爱心行善可成。佛是福慧两足尊,行善属福业,但若是没有慧,如何成佛?释尊以一大事因缘出世间,是要开示众生佛的知见,也就是要众生自觉觉他,不是只有要大家发爱心行善而已。

三、发爱心与行善值得鼓励,人也要惜福

世人若不去恶行善,则人间将会动乱不安、社会不会和谐、人间将会陷入困苦,故发爱心与行善有其重要性,值得大家去做。当然要发爱心与行善使人间乃至各界众生离如幻苦得如幻乐,进一步了脱生死成就无上正觉。在此顺便一提关于「惜福」的观念,惜福是对的,福报是存在第八识中的善种子,本是虚妄,但众生执为实有,故有「用尽」与「增加」之义,所以大家要惜福,如此才能使第八识中的福报善种子增多,到八地菩萨以后,逐渐将其转成智种子,未来才有成就妙庄严佛身与净土的可能,进一步才能圆成不空如来藏(法身佛境界)。

附注:

本人在此没有看不起人间佛教之意,也不是反对其之作为,只是说明一些知见问题,请勿多做不好之联想;本人也不希望此文章被用以攻击人间佛教,本人重申:人间佛教是行善事,不是坏事,是有其福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可视作医学,归入医学范畴之内。 古语说:上医医国,能成一位上医,不但...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之命为不孝乎?设汝父一旦发狂,谓汝言:我很爱汝,汝当割我身肉以吃,我心方大欢喜。汝若不割我肉吃,即是不孝。不孝之人,天地鬼神均当殛诛。汝若吃我之肉,...

心作心是之义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有情世间也。亦名十法界。此十法界,虽则圣凡各异,苦乐悬殊,而其本具之真如佛性,固自一如。但以用心各别,故致...

人生三百岁

人生三百岁

最近常有信徒对我关心,他们有两种问候方式,一种是:「师父!你要保重啊!」此话听来,好像人生垂垂老矣,但也只有心领他的好意;另有一种人是问我:「师父!祝你长命百岁!」我笑著说:「长命百岁不够。」对方一脸...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们还很强壮还很年轻,你就得做什么想法呢?产生什么念头呢?人生是无常的,死亡是无期的,说不定哪一会儿我们就死,应通过这种念头,来激励我们修行。 原来...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 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