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怨气的问题

关于怨气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怨气不一定要有理由

「怨气」与一般人所说的「欠债」不一样,例如佛书中悟达国师所得的「人面疮」之事就是「欠债问题」。当年悟达国师有亏欠这位鬼界大德,这就是佛教中所谓「因果」的问题,佛教有一名言:「所作业不亡,虽经百千劫,机缘成熟时,果报还自受。」

所谓「因果」的问题,那是属法界中的公平正义之范围,在有相的世界中它是存在的,这是众生做错事之后必须受的果报,在法界是有裁判者,就如同人间有法官之类。但怨气与此不同,它不是欠债的问题,可能只是做事「不圆满」所引起,也许是有些过失,但很多是无心之过。例如你听我弘法,但你自己听错,未来你可能也会对我讨怨气!释尊成佛之后就遇到「吃马麦」之事,这就是讨怨气。

二、怨气会干扰修行

一般人常说某人对你有「恶缘」,有些人与你过去从未见过面,但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对此人很反感,这也许就是过去生相处不好所引起。在工作的同事之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两个对你特别不好的人,这些人经常会找你麻烦、会反对你、甚至说你的坏话,这种情况有时可能是对人间法的意见不同所引起,但有时也是过去生有恶缘之故,这些恶缘大多是过去生相处时对你有怨气之故,这些恶缘若发生在自己的家人或道场中的同修之中,则会造成你修行上的干扰,若这些恶缘是发生在一些鬼神甚至小菩萨身上,则对你的修行也会造成影响。

三、怨气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一些经常行为

怨气的发生,以笔者所知,大多发生在朋友、亲戚、师生或道场的同修之间,甚至父子、母女、兄弟、姊妹都不例外,且大多是一些经常的行为或言语所引起,比较常见者如下: 

(1)常当面骂人。 

(2)常背后骂人或说人闲话。 

(3)常看不起人。 

(4)常不帮助他人。 

(5)常借钱不还。 

(6)常打扰他人。 

(7)常接近朋友的太太(或先生)。 

(8)常讲些轻薄不净的话。 

(9)常谩骂或打扰其他道场的修行人。 

(10)常收受供养而未回报。 

(11)常向师父告状。 

(12)常假借鬼神吓人(则会显现恐怖心)。 

(13)常讲一些伤人的话,例如:

  • 1.常骂人「饿死鬼!」,当大德讨怨气时,会觉得一直要找东西吃。
  • 2.常骂人「饿鬼!」,则会现出吃不饱的现象。
  • 3.常骂人「怕死鬼!」,则会现出恐怖害怕之相。
  • 4.常骂人「去死吧!」,则会现出想自杀之相。
  • 5.常骂人「你耳聋呀!」,则会现出耳塞之肉身症状。
  • 6.常骂人「你瞎了狗眼!」,则会现出眼疾之肉身症状。
  • 7.常骂人「使人烦恼不安的话」,则会现出「头痛」之肉身症状。
  • 8.常骂人「打断你的狗腿!」,则会现出「摔倒脚受伤」之肉身症状。
  • 9.常骂人「病鬼!」,则会现出生病之相。

此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上这些言语或行为,如果经常针对某一个人,则久之就会形成怨气,有时也许认为彼此是好朋友,开玩笑无所谓,但若是说话的人之语气、态度或说话的场所不对,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尤其若是朋友或亲人,常不便反弹而把伤害压入心底,久之就形成怨气,今生也许无缘发作,未来(也许来生之后)就成为怨气的原因。

不熟之人怨气反而较少发生。我之所以说怨气与〝欠债〞不同,主要是当事人并没有真正的过失,而只是在行事作为有不圆满之处,例如接受别人的供养,但忽略了要替对方做些事,这就是不圆满之义。又例如,也许为使其改过某些行为,但用词不当,也是不圆满之义。

四、结语

由形成怨气的的原因与过程可知,对熟识的亲朋好友,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与作为,不要以为熟人就可以随便。随时注意庄严自己的身相与庄重自己的言行,这才是免除怨气的主要法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么办呢?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我们来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可能是因为我们失去一样很喜欢、很宝...

宏圆法师:愿王的力量,引导受持之人往生极乐

宏圆法师:愿王的力量,引导受持之人往生极乐

 但是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上面讲的是有漏果报都会随着人生命的终止而散失,这里讲的是无漏因。如果你书写、读诵、...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道" 主讲: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净土宗开宗的圣典,汇集了净土宗三经一论要文而成。学习之...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6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6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6) ◎ 印海 著  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 此劝吾人要能持佛所制戒行。生天要修三法,一、持戒,二、布...

蝙蝠的性格

蝙蝠的性格

人都自大,要天下万众归心,但也有人不肯归心,即使用权力威吓、责备,也没有用。 有一则趣谈:凤凰过寿,百鸟都去朝拜,独独蝙蝠不去。 凤凰责骂道:你的地位在我之下,为何这样傲慢无礼?蝙蝠回答:我有脚,属...

弥勒菩萨偈

弥勒菩萨偈

诸经论中放生集要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契经‘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