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怨气的问题
关于怨气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怨气不一定要有理由 所谓「因果」的问题,那是属法界中的公平正义之范围,在有相的世界中它是存在的,这是众生做错事之后必须受的果报,在法界是有裁判者,就如同人间有法官之类。但怨气与此不同,它不是欠债的问题,可能只是做事「不圆满」所引起,也许是有些过失,但很多是无心之过。例如你听我弘法,但你自己听错,未来你可能也会对我讨怨气!释尊成佛之后就遇到「吃马麦」之事,这就是讨怨气。 二、怨气会干扰修行 三、怨气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一些经常行为 此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上这些言语或行为,如果经常针对某一个人,则久之就会形成怨气,有时也许认为彼此是好朋友,开玩笑无所谓,但若是说话的人之语气、态度或说话的场所不对,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尤其若是朋友或亲人,常不便反弹而把伤害压入心底,久之就形成怨气,今生也许无缘发作,未来(也许来生之后)就成为怨气的原因。 不熟之人怨气反而较少发生。我之所以说怨气与〝欠债〞不同,主要是当事人并没有真正的过失,而只是在行事作为有不圆满之处,例如接受别人的供养,但忽略了要替对方做些事,这就是不圆满之义。又例如,也许为使其改过某些行为,但用词不当,也是不圆满之义。 四、结语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么办呢?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我们来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可能是因为我们失去一样很喜欢、很宝... 但是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上面讲的是有漏果报都会随着人生命的终止而散失,这里讲的是无漏因。如果你书写、读诵、...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道" 主讲: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净土宗开宗的圣典,汇集了净土宗三经一论要文而成。学习之...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6) ◎ 印海 著 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 此劝吾人要能持佛所制戒行。生天要修三法,一、持戒,二、布... 人都自大,要天下万众归心,但也有人不肯归心,即使用权力威吓、责备,也没有用。 有一则趣谈:凤凰过寿,百鸟都去朝拜,独独蝙蝠不去。 凤凰责骂道:你的地位在我之下,为何这样傲慢无礼?蝙蝠回答:我有脚,属... 诸经论中放生集要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契经‘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