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怨气的问题

关于怨气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怨气不一定要有理由

「怨气」与一般人所说的「欠债」不一样,例如佛书中悟达国师所得的「人面疮」之事就是「欠债问题」。当年悟达国师有亏欠这位鬼界大德,这就是佛教中所谓「因果」的问题,佛教有一名言:「所作业不亡,虽经百千劫,机缘成熟时,果报还自受。」

所谓「因果」的问题,那是属法界中的公平正义之范围,在有相的世界中它是存在的,这是众生做错事之后必须受的果报,在法界是有裁判者,就如同人间有法官之类。但怨气与此不同,它不是欠债的问题,可能只是做事「不圆满」所引起,也许是有些过失,但很多是无心之过。例如你听我弘法,但你自己听错,未来你可能也会对我讨怨气!释尊成佛之后就遇到「吃马麦」之事,这就是讨怨气。

二、怨气会干扰修行

一般人常说某人对你有「恶缘」,有些人与你过去从未见过面,但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对此人很反感,这也许就是过去生相处不好所引起。在工作的同事之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两个对你特别不好的人,这些人经常会找你麻烦、会反对你、甚至说你的坏话,这种情况有时可能是对人间法的意见不同所引起,但有时也是过去生有恶缘之故,这些恶缘大多是过去生相处时对你有怨气之故,这些恶缘若发生在自己的家人或道场中的同修之中,则会造成你修行上的干扰,若这些恶缘是发生在一些鬼神甚至小菩萨身上,则对你的修行也会造成影响。

三、怨气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一些经常行为

怨气的发生,以笔者所知,大多发生在朋友、亲戚、师生或道场的同修之间,甚至父子、母女、兄弟、姊妹都不例外,且大多是一些经常的行为或言语所引起,比较常见者如下: 

(1)常当面骂人。 

(2)常背后骂人或说人闲话。 

(3)常看不起人。 

(4)常不帮助他人。 

(5)常借钱不还。 

(6)常打扰他人。 

(7)常接近朋友的太太(或先生)。 

(8)常讲些轻薄不净的话。 

(9)常谩骂或打扰其他道场的修行人。 

(10)常收受供养而未回报。 

(11)常向师父告状。 

(12)常假借鬼神吓人(则会显现恐怖心)。 

(13)常讲一些伤人的话,例如:

  • 1.常骂人「饿死鬼!」,当大德讨怨气时,会觉得一直要找东西吃。
  • 2.常骂人「饿鬼!」,则会现出吃不饱的现象。
  • 3.常骂人「怕死鬼!」,则会现出恐怖害怕之相。
  • 4.常骂人「去死吧!」,则会现出想自杀之相。
  • 5.常骂人「你耳聋呀!」,则会现出耳塞之肉身症状。
  • 6.常骂人「你瞎了狗眼!」,则会现出眼疾之肉身症状。
  • 7.常骂人「使人烦恼不安的话」,则会现出「头痛」之肉身症状。
  • 8.常骂人「打断你的狗腿!」,则会现出「摔倒脚受伤」之肉身症状。
  • 9.常骂人「病鬼!」,则会现出生病之相。

此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上这些言语或行为,如果经常针对某一个人,则久之就会形成怨气,有时也许认为彼此是好朋友,开玩笑无所谓,但若是说话的人之语气、态度或说话的场所不对,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尤其若是朋友或亲人,常不便反弹而把伤害压入心底,久之就形成怨气,今生也许无缘发作,未来(也许来生之后)就成为怨气的原因。

不熟之人怨气反而较少发生。我之所以说怨气与〝欠债〞不同,主要是当事人并没有真正的过失,而只是在行事作为有不圆满之处,例如接受别人的供养,但忽略了要替对方做些事,这就是不圆满之义。又例如,也许为使其改过某些行为,但用词不当,也是不圆满之义。

四、结语

由形成怨气的的原因与过程可知,对熟识的亲朋好友,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与作为,不要以为熟人就可以随便。随时注意庄严自己的身相与庄重自己的言行,这才是免除怨气的主要法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面,都会发生不守时的情况。有时一等再等,对方仍然没来;有时相约同乘一班车,同搭一班飞机,对方也没有赶到。奇怪的是,迟到的人总...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修厕所、牛...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

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戈是干戈,是一种武器。钱是用金属所铸造的。二人各持干戈来争金钱,所以造成杀人放火种种的恶业;...

海涛法师《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海涛法师《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向众比丘说法。首迦长者请问家中狗,为何是他父亲转世投胎的?佛告诉长者:你父亲我执很重,吝啬贪心,嫉妒不布施,不信三宝而堕畜生。长者再请世尊讲因果善恶报应。 佛说: 造十种恶业得孤贫...

海涛法师:生活语录

海涛法师:生活语录

1.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2.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3.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4.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5.你可...

布袋和尚和弥勒菩萨到底是什么关系?

布袋和尚和弥勒菩萨到底是什么关系?

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