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简介
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简介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药师山同修们原本想筹组一个财团法人以便利将来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但目前因限于财力无法如愿。前些日子,中央大学张荣森教授建议不妨向内政部申请成立一个研究会之类的社团法人,以方便未来各项工作的推展。基本构想上,药师山善觉寺是本研究会会员共修佛法的场所,未来对社会的济贫等工作,是会员实践佛法的途径,其他如各种法会、弘法、佛学讨论等活动皆可在本会会员的需要下开展进行。 由于药师山善觉寺、瑞穗善觉精舍、台东长滨准提精舍,都没有出家众,清一色都是居士们在共同修行学习,基于此,我们决定把学会名称定为「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本会的发起会员以目前在药师山及瑞穗的同修们为主要成员,其他包括捐地的地主、佃农及过去对药师山及瑞穗等道场有贡献的朋友,此外,我们尚会聘请一些药师山及瑞穗当地对护持佛法有兴趣的地方人士做为顾问或名誉理事,以便利未来各项工作的推展。 二、佛法原则上是没有在家与出家的分别,但在今日的社会中,两者所面对的环境与问题有相当大的不同,因此,两者所用以对治的权宜方法就不一定相同。例如,在家居士为了生活就必须面对复杂社会生活的各种诱惑与挑战,他必须面对金钱、名誉、地位、人际关系、家人及男女各种问题,而出家众所面对的环境与问题似乎就比较单纯一些。此外,自释尊说法以来到现在两三千年时间中,佛教累积的论著典籍,其数量庞大,一个专精的学佛人士穷一生之力恐亦难深入其妙境,一个繁忙的居士学佛者要窥知一角那更难如登天,因此,要在短短一生中能有机缘窥知佛法之精妙,同修们共同努力与分工合作,不同法门的精要提出给大家共享,这是本会成立的目的之一。此外,如何由浩瀚无边的佛学中,提炼出其精要,使居士们能用于日常生活与学佛上,使其能在事业家庭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皆能不违佛法的精神,在一生中能圆满其人生的意义,且在佛法修行上亦得成就,这是本会成立之另一个目的。 三、本会的申请书已送到内政部,相信很快会得到允许,在得到内政部的回文后,本会发起人将很快召开筹备大会,负责审查与同意本会的组织章程,并票选本会理事与监事等,将来药师山的重要工作,如年度工作计划、财务状况及人事异动等皆要依组织章程的规定向会员大会或理事会报告,在获得多数同意后才得进行,以后药师山是大家所共有与共修渡生的道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它贡献心力,使药师山能成为一个清净无诤的道场,使其将来能得到各界的认同与护持。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家?」我会回答:「为了圆满人生,做个好人。」他若继续问我:「如何圆满人生,做好人呢?」我会毫不迟疑回答他:「行善与教化。」的确,...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因为对这个前生后世生命的轮转过程,所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这个周易也讲轮回问题就体现在这,对这个一般我们是不了解的,因为心不见心,眼睛不能看到眼睛,由于不...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 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很痛苦,发高烧,烧得糊里糊涂的,那就是地狱苦... 11、往生品位为什么有无量无边之不同?《阿弥陀经》,说的简略。然而往生的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的差别。那往生的品位,也有无量无边的不同。说有九品,不过是略指大纲罢... 南塔的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