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以及《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那么,初入门时,行者是否应该由浅入深的渐次修行呢?

一、 根性决定法门

不一定。须看根性,依个人不同的善根因缘。

有人一开始即是‘顿起’的,一入门,即直接参修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人则从《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入手。

一般从‘信心’开始的,〈普门品〉则为最亲切容易,因为只需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观音菩萨’四个字。方法非常简单;任何时间,不用头脑、毋须思考的时候,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默念也可以,出声念也可以;七个字可以,四个字也可以。

二、持诵的方式

若默念,最好用数珠。可以随身都带着数珠,短的十颗、十二颗、十八颗,长的则是一百零八颗。念一圈,即是圆满一个数字。当然,不一定要记数。触着念珠,即是提醒自己要念,一念观世音菩萨,心便安静下来,变得比较平和、稳定、安全……焦虑与烦躁便渐渐淡化了。

因此,念观音,当下便有用,当下便能宁静、能安心。不一定需要有所求、有所感应—有所求念观音,很好;无所求念观音,那是平常修行、念自家珍宝,那更好!它是练心之道,练习‘无着’、‘无执’、‘无求’。

日常工作时可念,睡觉前能可念。吃饭、工作、如厕都可以。只是于厕所里,默念即可,不要大声念。不是怕菩萨生气,而是怕他人起了烦恼,以为是对菩萨的不敬。行、住、坐、卧,将观音圣号持得绵绵密密,一心不乱,自然能与菩萨悲愿相通、智慧相通。

记不记数,并非绝对。初学时,为令自己发心坚定、发心长远,设立一个数字、一个目标,是极好的;或万遍、数万遍,乃至数百万遍的菩萨圣号…令自己每日警策着,长远恒持的诵念。此时,不妨手边一边拿着一串一百零八颗的长数珠,一边则拈着十颗的小数珠。每转念完一遍长数珠,则拨一颗小数珠。小数珠十颗数完转过一圈,便知已诵了一千零八十遍。小数珠数过十圈,即知到了一万零八百遍了。

忘了记数?也没关系。若已养成习惯,日常已不断、不住的念着,就毋须刻意再数。重点只是在于,恒常安住于观世音菩萨圣号中,让菩萨圣号流灌一己的身、口、意,洗涤一己的身、口、意。

三、佛法无住相

‘嗡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与观世音菩萨圣号完全相同,它是以藏文发音的‘观音咒’,大概是元朝时传入中土,于汉地广为流传,也是藏传系统至为风行的咒语。只是,有别于中土的是,藏地更常以转经轮来取代数珠。高山苍远、草原辽阔,藏地的在家居士,手上便持着小小的转经轮,不住转着、转着……‘嗡嘛呢叭弥吽,嗡嘛呢叭弥吽,嗡嘛呢叭弥吽!’……,从黎明到黄昏 。

他们不仅以自身有情的身、口而念;也将神咒与圣号书写于缤纷的风幡上。风来时,幡旗飘荡着……‘沙沙沙’……每一丝颤动,都是一句圣号;每一次拂摆,也都是一句‘嗡嘛呢叭弥吽’。

那风与旗便永永远远、日日夜夜诵念着圣号。观音的慈悲便福佑着大地,如慈母般,抚慰着每一个苦难的生灵。(圣严法师)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我们平时重视身体,却不重视这个心。为了身体需要营养,我们要吃得饱,要穿得暖,知道调理饮食,知道避开寒暑的侵袭,甚至知道化妆、健美,却很少知...

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

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

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难了,比如参禅,许多人就不相信有?顿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办了! 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顿法,学密法也是如此。包括前...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人所欢迎的。 但是,人而真正能够忍受寂寞,安于寂寞,乐于寂寞,并且愿以寂寞为其终身之良友者,...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讲解: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法然上人从经、论、释的要文里选择出来组成的一部著作,前几章次第是:1. 二门章舍圣归净,...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子女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子女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他们的子女会感受到这个报应   现代人在这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偷盗、杀生或伤害他人,并且持戒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