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常念观音圣号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色身,寻声救苦,而于娑婆世界,愍念更深。其有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现之身,所说之法,各随机宜,了无一定。其现前得离众苦,将来常享真乐,则一也。

近多年来,世道人心,愈趋愈下,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人祸既烈,天灾又临,水旱虫疫,同时降作。此种灾祸,皆由大家宿世现生种种恶业之所感召。然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当此天灾人祸并临之时,若能发至诚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誓愿从今以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决定即蒙慈佑,逢凶化吉,于诸难中,不受危险。乃以现前念菩萨圣号之别业,转宿世现生所作之共业,故得常获吉祥也。诸佛菩萨,视一切六道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常欲令其离苦得乐。无奈众生迷昧,不生信向,以致徒费慈心,不能获益。譬如杲日当空,普照万方,戴盆者纵立其下,亦不蒙照。过在戴盆,非日咎也。

近来杀劫弥漫,人民死亡流离,苦不堪言。南通费慧茂居士,久欲设法挽救,故特搜求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笔所画观世音圣像,一百四十二尊。以最上宣纸,用珂罗版,印一千部,期见闻者,同生正信,同念圣号,同消宿现之恶业,同种菩提之善根。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

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即绝无灾难,亦当常念,庶可生膺五福,优入圣贤之域,没登九品,彻证大觉之心。能如是者,方可慰菩萨救苦之心。以菩萨普施无畏,故以圆满菩提,方息施无畏之大慈悲心也。《法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离瞋、离痴。愿见闻者,同常念焉。

印光大师:“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民二十七年)”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解不安的自私,也能渐渐地自信信人。 相信诸佛是矿中的纯金,相信众生是纯金在矿中,也可以说,矿...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言语文字之所能到的。 不过慈悲为怀的佛陀,欲摄化一切众生皆证其所自证之法,推己及人,故...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痴暗冥,没有善根智慧相信,甚至听闻的机会都没有。不但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人天犹或疑之。修五戒十善,得人天之身,比三恶道众生的福德智慧要强很多,但是...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这是第十一段:示常源勿自怠废。就是你的修行不要懈怠,懈怠、放逸就不是比丘的样子了。 一个比丘他是为什么出家?出烦恼之家,出三界之家,不仅仅...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