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念佛的同时还能不能念观音菩萨

接下来一篇,是复念佛居士书,就是说他回答念佛居士的一封信上。有这么一段。这一段是这样的,“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那意思是到底是念佛呢,还是念观音,是念佛还能不能念观音。是这个意思,看来对方是有这么一个疑难问题。印光法师就是这样回答的。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不要计较。不要分别他不要执着他不要分别他。“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什么意思啊,光是印光法师的自称,简称光,他自己说的空白的一个字叫印光,你比方说我以祖师大德的这种方式。我要是简称的话叫仁清吗。我可以叫清怎么样,清怎么样,哈….,你们一听很亲切,这是一种简称,古代法师是这样称谓。我们现在呢和信众打成一片了,因为很多信众他不知道这种规矩了,所以我们老是我呀我呀的。这个我呀我呀的实际不是太恰当,我只能说我呀我呀我的,我要说清你们搞不清哪个清啊,清是什么呀,他不知道就麻烦了。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了。光以,就是说印光法师以为。印光法师自己我以为,末劫苦众,末法时期的众生啊,非常痛苦,社会环境恶劣,人的福报浅了,业障深重了,那么相对来讲呢,他叫苦众。观音悲深,观世音菩萨悲愿深厚殷切。所以说印光法师每每叫人兼念观音,就是这个含义。而他劝人念佛的过程当中。经常再劝人家兼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期速获慈护也”。想达到尽快的获得慈悲护念,加持护佑这个含义。

“然念佛亦非无感通”,就是那个念佛也能有感通也能相应。也能有很大很大的功德,也能得到这个慈护,就是这个含义,“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但是呢,念佛也可以兼念观音菩萨,就是这个意思,“专兼均可”专念也行,兼念也行。“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就是佛在经典上也曾劝人念观世音菩萨,所以说呢。可以知道念观世音菩萨,在净土法门当中,是没有障碍的。讲到这里,大家能明白一些道理了吧。所以时下很多不如法的说法。用佛的语言,单独给他们剖析开了。懂不懂。不必要举例子了,举例子不是很好,你们明白就行,佛法就是这样,有缘有福报得闻的。理解的受持了就受用了,没有因缘的就没有办法了,只有虔诚是不够的,我们还有正知见修行佛法,必须有择法眼。择法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树立起正知见来。辨别清楚是正是邪。你那个修行方法是不是了脱之法,是不是佛教的东西,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然后才是不是适合我呢,你看明白了,这五个法是佛法,那两个法是邪法,邪法统统我们不能去接触,这是定定不可移的,你没有这个决心,你就不是佛弟子。也就不是学佛的。然后再我在这个五个法门当中,就是佛教法门当中选一个适合我自己的东西,是不是。参访善知识也是一样的。我见了十个师父是佛教的,那么三个师父不是佛教的,我们不能接触外道邪师。我们接触佛教的法师。所以说那个“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那个意思是佛都曾经令人念过观世音菩萨。可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在净土法门当中是没有障碍的,是不偏颇的。

“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他这个就不可,为什么呢。我念弥陀求生西方,一会呢又念药师佛求生东方。那个目的不一致了,也就是说,求生西方的那个愿不坚定了。“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在这里呢,上面这句话我给大家注解一下。咱们一定要正确理解祖师大德的含义,你比方说我念弥陀求生西方。当我有病的时候念念药师佛可以吧,是可以的。你的目的是为了治病,很快就把这个病调理好了,恢复健康了。但是呢,你念药师经的功德。也可以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求生西方的资粮。因为念药师经和念药师佛号,都有出世间的功德都有成佛的正因。那么我们即使是念了《药师经》,即使是念了《金刚经》,即使是念了《妙法莲花经》。作为我们净土法门的修行人来讲。把一切这些出世间的功德和世间福报,通通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把他作为我们往生西方的资粮。这就叫净土法门。

“所有闲议论,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看样子对方问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念观音行吧,可以看得出来,根据印光法师的回答可以看得出来。对方的疑难问题,“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佛怨矣”,那个意思是你死执,没有领会佛教的含义,那就成了佛怨了,就是那个佛也感到悲叹了,这是一段。

——摘自仁清法师弘法视频《印光法师文钞 净土法要》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冲子女发脾气,会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

冲子女发脾气,会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

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批知识分子出家。实际上自古以来佛教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天然的因缘,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棵老树问道:你们看这两棵老树,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如今,这两棵树一枯一荣,你们说,是枯...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于汝。应当爱乐修习,乃至经一昼夜,受持读诵,生希望心。于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经卷。于此经中,生导师想。 阿逸多!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令无量...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教里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价值,就看你的受戒。这个戒里面啊,包括发心,包括作务,包括威仪,包括利众,包括生活,都要以戒为根本。 尤其是你...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