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著:「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眾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呢?」「大眾!我认识一位受持五戒的居士,福慧兼备,又了解海性,不如就请这位贤者来担任指导,各位意下如何?」在眾商人此起彼落的赞成声中,事情就这样议定了。

  船身破浪而行,自无量水族上方滑过。海神在水族们簇拥下,前来观察声势浩大的商队,唯有通过海神的试炼,才有探宝的资格。船身突然不动了。海神化作庞大、丑恶、青面僚牙、火燃於顶的巨大夜叉,耸立於狂涛之间,挡住航路。他恐怖的面孔冷冷抛下阴森的字句:「世界上有比我还恐怖的吗?」贤者平静地回答:「有。比你恐怖好几倍。」海神化身的夜叉幽幽地问:「喔!谁?」贤者以坚定的态度回答道:「世界上,有一类愚痴眾生,无恶不造:杀、盗、淫、妄、拨弄是非、恶言粗语、言不及义、贪婪纵欲、瞋恨暴力……固执地相信种种偏差、邪恶、错误的观念见解,不改不悔。这种人死后直堕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刀斫车裂、刀山剑树、火车鑊汤、寒冰沸屎……千万年月受此苦报。这类眾生,比你恐怖何只百倍?」夜叉闻言,默默地鬆开双臂,把船放了,隐没於浪涛间。

  逃过一劫的眾商人,鬆了口气,又继续惊险的航行;不料才行几里海路,船身又不动了。海神又化成乾瘪消瘦,不成人形的怪物,只隔著薄皮、血脉筋骨呼之欲出般的身体,横在船边,空洞无力的声音轻轻飘来:「世界上有比我更瘦的人吗?」贤者望著对方说:「有。比你瘦弱好几倍。世间上有一类愚痴眾生,存心恶劣,吝嗇、贪婪、嫉妒、捨不得布施与人分享。这种人死后马上投生為饿鬼,身如山、咽如针、髮乱肤黑、瘦弱乾消……千万年月受此苦报,不闻不见饮食穀物,这类眾生比你严重上千倍!」海神化身的怪物听完这一席话,无言地放了船,消失了。

  好不容易迂迴前行数里,船身再度於汪洋中静止。大眾定睛一看;这次不是惊世骇俗的妖怪,却是一名巧笑倩兮的绝世美人。她倚著船身,用珠玉般甜润的嗓音发问:「世界上有没有像我一样美丽的人呢?」贤者庄重地回答:「有。比你美上千万倍。」海神反问:「是谁?」贤者答道:「有智慧的人,身口意三业清净,广行善法,信敬佛法僧三宝,并时常发心供养。这种人往生立刻化生天上,身形容貌清洁光明,端正庄严天下无双,比你庄严何只千万倍?和殊妙的天女相比,你简直像是瞎眼的獼猴!」海神闻言,顷刻回复成海神的面目。

  威严摄人的海神,以掌掬海水,正色再问贤者:「是我掌中海水多?还是整片汪洋海水多?」贤者回答:「掌中水多。」海神一愣,迟疑片刻又问:「此话当真?」贤者慎重地说:「这是真实不虚的諦理。世界劫尽时,出现两个太阳,泉池乾涸;继而出现三个太阳,小河枯竭;当四个太阳併出时,大江乾焦;至五个太阳同现,大海亦开始消损;然后六日聚出,海水只餘三分之一;最后七日当空,海水枯尽、须弥山崩倒,遍地燃火。如果有人能以敬信之心,用一掬水,供佛、供僧,或孝养父母、周济贫穷、施与禽兽,如此功德,将歷劫享用不尽!所以这一掬之水,岂不是比海水多?」海神听闻以有限、有尽的水,转化成功德法水的妙法,欢喜不已,主动献上稀世珍宝,馈赠贤者,并叮嚀、嘱託上好妙宝转供佛陀及僧团。

  随后贤者与五百商人在採足宝物后归还舍卫国,并一起到纸树给孤独园礼拜佛陀,长跪恭敬地供养各人所得及海神供养的各类珍宝。之后,贤者与五百商人长跪合掌恳求佛陀慈悲,愿剃髮作佛弟子,稟受如来清净教法!佛陀应允,并说:「善来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佛陀语音方落,眾人已应言个个现端正清净僧相。佛陀再应机说法、慈悲开示,这群福德因缘具足的比丘们,立刻开悟,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  程某夫妇...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5、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5、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寻法品 87.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