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映像:《文殊菩萨赞》农历腊月22日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

2019年1月27日农历腊月22日是文殊菩萨的成道日。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尊如来(龙尊王佛),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文殊菩萨形象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五千四百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门映像354

编辑制作:定静工作室

二零一九年一月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所以你心里不安。那你怎么办?你认识它了,安一安吧! 当你这个时候,心不安的时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参禅。做什么?读诵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第二...

智随法师:灵岩遗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实念佛

智随法师:灵岩遗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实念佛

二、老实念佛 (一)善观时机 理虽如是 轮回依旧   五蕴本空,谁肯一照。   六尘无性,人皆认真。(增广下.永悟和尚公堂序代〔本人作〕)...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竞争,有的人就不择手段,互相厮杀、争夺,并且死不认帐,不相信自己有错,认为都是别人逼他如此。 这种人就象是在鱼缸中放入「斗鱼」,会对其它的鱼造成伤害。...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应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思维是否正确? 大安法师答:深信净土,厌离娑婆,不执着色身,亦是好念想。然学佛宜持中道,这四...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 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截断十二因缘这样环环相扣的循环、对治烦恼、灭除苦果、证悟本具的佛性,该从哪里下手? 从根源之无明上下手。无明灭,就变成光明、无量光、般若智慧,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