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因地果时同赞布施

  译序(摘录)月光国王——因地果时同赞布施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译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47)月光国王——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众生能象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象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对我等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与少分功德?唯为我等宣讲。”世尊诸比丘:“诸位,我不仅是今生赞叹,而且前世我也曾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国王,其治政年间,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用佛法持国,各方面非常圆满。这位具大慈大悲心的月光国王,常行布施,无论谁人来取衣索食他都满其所愿,还常医众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后来,一位观察天文的婆罗门,观察到这个国家将在以后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个国家将面临着很大的旱灾。了知后就请问国王该如何是好?国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实地对他们宣说:“据天文观察,推知本国将在今后的十二年中,滴雨不下,面临着一场极大的旱灾。你们中间若是财富足以维持十二年生活的话,仍可安住在本国内;如果不能如是,则可以去异国他乡去谋生,否则,生命也是很危险的。外出谋生者,若客死在异国他乡就不必回葬在本国;若能幸存,十二年后地盘仍在,可以返回故里。”这样宣告后,有一部人就离家外出谋生了,一部分因舍不得自己仁慈的君主,就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后来,果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大旱灾,滴雨未下,很多人生活很困难,就去祈求国王:‘我们该如何生活下去?’国王就命令掌管国库的人去统计现有的全部财富,计算一下,十二年中人均每日的饭食合多少,作好准备。计算的结果是十二年中,人均每日合一口饭,国王每天两口饭。这样基本能维持生命不致于饿死。这样,国王仍坚持为他们宣说佛法,人民行持佛法,以行持善法故,很多人死后都转生天界,天人就越来越多。帝释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出世,世间人民行善;二是人间有转轮王。他就依此观察人间是有转轮王还是有佛出世?观察的结果既不是有转轮王,也不是有佛出世,而是有位行持佛法的月光国王,教人们行善,因此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观察后,就想月光国王的发心若真的清净,则应该随喜;如果不是这样,则应该安慰他。于是,他就变成一婆罗门的形象到月光国王前乞食,国王自己有两口饭,他觉得:给他一口,自己留一口比较合理。就发心给‘婆罗门’一口饭,但婆罗门仍不满足,要求道:‘国王,您能不能把那一口也给我?国王心想:如果两口饭都给‘婆罗门’吃的话,我自己肯定会饿死的,但不管怎样,他毕竟是个众生,为了众生我应该发心。他一边发愿心:‘以我布施之善根愿我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一边把自己仅有的另一口饭布施给‘婆罗门’。这时,帝释天非常高兴,觉得月光国王是真的发心。就显出帝释天的身相,对月光国王请求道:‘您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时,一定记得摄受我们。’说毕就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月光国王就是现在现前菩提证果的我,当时我也是赞叹布施的功德,并行持布施波罗密多。所以,现在我仍是如此!”

 

点我:

相关文章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未知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未知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金山活佛欢喜放生(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非但对一切人慈悲,解脱人的疾病苦难,就是飞禽走兽鱼鳖之类,他一样是有同情心,他不计走到那里,都是欢喜放生,这件事,成了他生活上一个经常节目。提到他「放...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 精进品-71、劝人学佛求道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

佛说五无返复经--沮渠京声

佛说五无返复经--沮渠京声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尔时佛在祇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不视其子。亦不啼哭。梵...

楞伽经译文--赖永海

楞伽经译文--赖永海

楞伽经译文 赖永海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我亲自听到佛是这样说的。在某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大海边的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中,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在一起,这些大菩萨都已通达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