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切厄难,一念这个,那个灾难就消失了!


念地藏圣号,就是临时来抱佛脚也灵

就像我们这屋子安好多灯泡,但电流不通,插上电源才有电。

我们一到了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了地藏菩萨,一着急一念,马上就灵。那是因为你平安无事时求,都累积到那儿去了。

人家说临时抱佛脚不灵,这是错误的,就是临时来抱也灵。不灵是因为一到受难遭事的时候,全忘了!

大家想想做梦,只要一念菩萨、一念经就停了,半截就醒了,醒了就不害怕了。但是到害怕的时候,就忘了!到了地狱门口,什么都忘了,业障让你名字也想不起了。


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

你要喊地藏菩萨

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最慈悲的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专管这些闲事。虽然在他们来说是闲事,可是你还是得跟他们有缘。

怎么样算是有缘呢?你能念他们的名字、能念圣号就是有缘了。能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不容易了,又能够受持去念,遇到痛苦逼迫的时候,就想起来了。

你不要喊娘,喊娘也没有作用的。我们往往一痛苦了就喊妈,外国人喊“妈咪”,西藏人喊“亚妈”。我听过好多语言,“妈”字还是没有变。“妈”这个字生下来就会,好像是相同的。

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总是喊妈,不过你要改喊地藏菩萨,或者喊观世音菩萨,喊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你要喊地藏菩萨,当成是你的妈,那就解决问题了,真正可以救你。


遇到一切厄难

一念地藏圣号,那个灾难消失了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佛又跟观世音菩萨说:若是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为了求生活,或者做着公家的事情,或者私人的事情,或者为了生死的事,遇到极困难的急事必须得去,到什么地方去呢?

山林,过渡河海,要走过很多的危险道路。这时候很危险,若是这个人能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念地藏菩萨名一万遍,这些个灾祸、凶险事都转吉祥与幸福;同时得到鬼神卫护,不管走也好、住也好、坐也好、卧也好,都能安乐;乃至于减少虎狼狮子一切毒害,害虫这些毒害都遇不到。

即使遇到了,因为你称诵地藏圣号,都能脱离苦难。

例如说我们大家做梦,有的人在梦中一遇到危险就能念圣号,有些人到时候什么佛号都忘了。在梦里头,大家有时做梦,梦见恶梦了,你能常时间念圣号吗?有时候有,当你一念佛,一念菩萨圣号,马上就醒了。

当你醒着的时候,遇到一切厄难,一念地藏圣号,那个灾难消失了;乃至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都能免难,一样的。

但是到时候忘了,不是忘了,那叫业障发现,善念失掉了。

同时被人家害、仇恨的心理,乃至于报复的心理很强,就不能够念菩萨的圣号。

这是自他怨家都能解除。

为什么不能念呢?业障障住,平日没有功力,平常不修。

人家说等到临终时候才念,不可能。如果你平常不积累功德,到你临终时候遇不着,一切善缘都没有。

凡是到临终能遇到善缘的,还能念圣号的,那就是平日的功德,所以佛称善男子善女人。

要修恶的人,到时候恶缘显现,恶是恶鬼给你障住了。就像咱们有时候做恶梦经常有这种现象,念三宝都忘了。所以要平常修,平常修,到时候就灵验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4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4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4)  ◎ 印海 著  己四 明相光明 弥勒眉间,有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百宝色。三十二相,一一相中,有五百亿宝...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据说最近网站上有很多大德对双身法大肆抨击,但大多只是引用佛教中的戒淫教条判定双身法是邪法;也有人贴上最近一些藏密...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音菩萨都...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 余池明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在行方面,印光大师推崇《大佛顶佛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这个偈子,是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的价值,善用生命,生命的价值便能成为永恒。 现代的台湾,流行着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放逸颓废不负...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虽则高下悬殊,苦乐迥异。总皆未断惑业,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