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成四念处...
业露华: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业露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提要东晋庐山的慧远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他长期活动于江西庐山,学识渊博,德才高超,于佛学与...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他们认为既然是唯心净土,就不要去求心外的极乐世界了;既然是自性弥陀,就不要去念心外的佛了。 这里他们存在一个概念...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 我们知道念佛的这一个法门是上圣:从《华严经》的文殊、普贤;或者下凡,最低的就是《观经》的五逆十恶,都能够...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动念,遇见事情时的判断,还是凡夫知见在起作用。 这些知见,站在凡夫的角度看好像很有道理;而实际上要是站在佛的一边,从圣言量角度看,都是站不住脚的。...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得了癌症怎么办?非常恐惧,非常不安,怎么办?才发现有多种原因。污染、雾霾,化学添加剂多少、食品安全的问题、生存压力问题、职场拼搏问题,就是这些种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