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地藏经》是孝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常州永宁寺宣讲
14.04.20

《地藏经》是孝经

这次我也是从九华山下来,刚刚圆满了《地藏经》法会,讲《地藏经》。《地藏经》你们有没有看过,我们在座的是不是大多数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求生净土的要读《地藏经》。我们净土三福,第一句是:“孝养父母”。孝养父母要以地藏菩萨作榜样。你孝养父母,光给父母好吃、好喝、好衣服穿够不够?“不够”!我刚出家我师父就跟我说:“你有给家里写信吗?”我说:“有”。师父说:“要给家里写信;要劝父母信佛,要劝父母吃素,求愿往生西方 ,这个才是孝子啊!”

这么多老菩萨,你儿子女儿还没劝你,你都已经相信了。反过来你要劝儿子女儿信佛,他(她)愿意信吗?好劝不好劝?儿子女儿你劝他信佛,他听你话吗?不听!别觉得他(她)是你生的,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你生了他的肉体,你掌握不了他的心灵,不好劝的。作子女的要想劝父母信佛,也不好劝的。地藏菩萨劝父母信佛,不信甚至还诽谤三宝,死了下地狱到三恶道。地藏菩萨怎么样?发大愿救她,所以“大孝地藏王”!地藏菩萨把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当成祂的父母。我们要不成佛,祂就不成佛!我们地藏王菩萨不仅仅对自己父母孝,把一切众生都当成自己父母。我们要想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地藏经》很重要!弘一大师专门有一封信,就是为我们修净土的人讲的。他说:“学修净土念佛的人,应当修学《地藏经》”。

我们知道, 藕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祖师,藕益大师很长的时间都是住在九华山,一生当中受持《地藏经》。我还是做居士的时候,在天童寺遇到他们首座松山老和尚,他也是受持《地藏经》。往生的时候九十年代初,条件很差,凳子都是他自己做的,摇摇晃晃的,出家人不是木匠,做的很差。他最后就是坐在靠背椅子上盘着腿,手这样伸着,眼睛闭着就这样子走了,阿弥陀佛接走了。那时我正好在天童寺,广修老和尚来看了他之后非常满意,给他手上放了一串念佛珠,被阿弥陀佛接引去极乐世界最后一个动作就是这样子的,阿弥陀佛授手接引。我们睡觉你这样试试看,你能这样睡吗?别说手不能这样,要睡觉了头都抬不起来了,有的人睡觉的时候打坐,口水这边就拉下来了。

这个老和尚一辈子修行,功夫特别深,阿弥陀佛接引的时候,盘腿就接引走了。他也是一生护持《地藏经》。地藏菩萨对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帮助非常大,我们念佛的人有没有父母?有没有历代祖先?他们在哪里?请问要不要地藏菩萨的大愿力救他们?念《地藏经》重要不重要?我师父怎么跟我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我们修行为什么有障碍?为什么不能够进步?是因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父母,如果还在地狱中受苦,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能得安吗?我们连作梦都会作噩梦啊!所以《地藏经》很重要。今天因为我刚讲了《地藏经》,而且是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邀请,会场五百多人听经,现场直播,全世界一起听,这个功德力很大。把这个功德跟它衔接上,跟我们永宁寺的这个讲堂、跟我们大众衔接上。我是作为一个今天跟大家见面的一个礼物,九华山带来的见面礼送给你们大家。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宏圆法师:法华会上,弥勒菩萨的三个疑念

宏圆法师:法华会上,弥勒菩萨的三个疑念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尔时,就是佛放光现瑞之时。神变,神指的是内,就是天然内慧;变指的是外,就是彰显六种...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

仁清法师: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

仁清法师: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刚才给大家解释的这一段怎么来的。为什么《印光法师文钞》当中有这么一段,这一段呢就是答复周博道居士的。他给周博道居士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是第十五封...

想要消弭灾祸,应从五戒十善做起

想要消弭灾祸,应从五戒十善做起

在座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我们现在一般学佛都说: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我在普陀山每天都是不绝于耳。为什么呢?大家想好,想平安,想顺利,殊不知有时候人...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约略说说。你们要留心谛听。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自可圆成。佛所制戒。以要言之。...